记者从孟州黄河河务局获悉,由孟州黄河河务局收集整理、河南省黄河河务局申报的黄河号子近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河号子(包括土硪号子)是人们在参加抗洪抢险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节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它不仅是黄河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治黄实践中抗洪抢险施工的动力。
黄河号子分为骑马号(快号)、绵羊号(慢号)、小官号(慢号头快号)和花号,内容丰富,号词大多取自生活中的一些笑料及民间故事,可随编随唱。黄河号子有独唱、对唱和一人领唱众人和等唱法,后者最为常见。号子不同,节奏有别,或缓慢、或快速、或激昂、或抑扬,一般领唱者既参加劳动又负责指挥,和者为劳动者,曲调深沉有力、节奏感强。
上世纪80年代以前,黄河号子广泛用于抗洪抢险施工。其后,随着老河工的退役,传统的人工抢险被机械抢险代替,黄河号子也逐渐被人们淡忘。目前,除骑马号尚在流行外,其余的黄河号子基本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
为挖掘、保护黄河号子,从上世纪80年代起,孟州黄河河务局深入到老河工中采集、整理黄河号子,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2007年2月,经河南省黄河河务局申报,黄河号子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