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齐庙,为宋代所建,于1978年夏毁于火灾,现有山门三间,东西两廊各五间。原有正殿三间。幸存雕花石柱两根。柱上精雕滚龙飞云,艺术价值很高。天齐庙的主神是东岳大帝,为道教所奉的泰山神。所以很多人都到这里来烧香拜神,以祈求平安,今天到这来烧香的人自然不会少,庙门都感觉太小了。
前来祈福的香客络绎不绝
天齐庙内香火旺
在天齐庙东北、大伾山东侧的半腰间,是兴国寺,它的全称叫“太平兴国寺”。该寺周围的山崖上,刻有许多唐、宋、元、明、清各时代的题记。主要建筑为大佛殿五问,殿内原有二木雕佛龛,内供明代所塑的释迦“泥沙像”。木龛雕工极为精细,很有艺术价值。
大佛楼是东西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原为北魏时建的7层高阁,庇护大石佛,元代末年,为红巾军所烧。按1985年发现大佛楼院中地下的石柱推测,原阁面阔当为5间,进深约为10米。现今的大佛楼为明代正统十年(1445年)所建面阔三间、高7丈。内座大石佛,高8丈(实测22.7米),“八丈佛爷七丈楼”,传为奇谈。
大伾山大石佛
大石佛,古称大佛岩,倚山凿就,高与崖齐,整躯为岩石,为明代成化十年(1478年)装饰。大石佛结跏趺坐,面方颊圆,略呈梯形,形似弥勒佛像。目平视,唇紧闭,表情庄严。两肩立挺,脖颈较长,在三道肉领。左手覆膝,手心向下,右手曲肘举。手心向外,示“无畏印”。大石佛是我国大型摩崖造像之一,即使为北魏晚期的作品,仍不失为我国一大历史名胜古迹。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