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嵩县千名游客滞留事件所折射的“门票经济”之思
嵩县千名游客滞留事件所折射的“门票经济”之思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2/10/16 13:25:49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次数:

嵩县千名游客滞留事件所折射的“门票经济”之思

图片摘自《大河报》

    10月9日至19日,洛阳嵩县5A景区白云山,4A景区天池山、木札岭和3A景区卧龙谷门票免费。此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嵩县观光,13日、14日首个周末,在白云山、木扎岭等景区造成了“上山难于上青天,下山更比上山难”的后果,致使数千名游客滞留当地白云山、木札岭景区,火爆程度“历史罕见”。(见《大河报》2012年10月15日第A06版)

    此次游客滞留事件的发生,游客非理性出游和景区容量控制固然是其影响因子,但更突出折射了“门票经济”下景区门票的升与降已成为游客出行旅游的“晴雨表”,已经严重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何为门票经济

    所谓“门票经济”是指门票收入在旅游景区的经济收入里占据绝大份额,门票收入成为景区主要的经济支柱的一种经济现象。或者通俗地讲,景区门票的升与降直接影响着景区游客的来访量,并呈一定负相关关系,即门票涨价,游客访问量便下降;景区门票下降,游客访问量便上升。此次嵩县千名游客滞留事件便是后一种情况的极端表现。

    笔者了解到我国许多著名的世界遗产地和国家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已成为最大、最直接的经济收入,门票收入占景区总收入的百分比还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河南省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同时,也是个“门票经济”现象特别严重的省份,某些知名度较高、集世界遗产地和国家风景名胜区于一身的景区,门票收入却占总收入的比例已高达50%以上,个别甚至高达90%以上。这是一个令人很遗憾的现象,“门票经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阻碍了河南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步伐。

    “门票经济”伤了谁

    “门票经济”作为景区的主要经济收入,从短期来说,景区涨价能够给景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的增长,降价能够为景区增加游客访问量(如本次“嵩县千名游客滞留事件”中便出现火爆程度“历史罕见”。),但是从长远来看,“门票经济”不仅伤害了游客的出游积极性,更会阻碍景区的长期经济发展,甚至能够影响地方政府的正面形象。

    以此次嵩县千名游客滞留事件为例,景区依靠“门票经济”,在门票有波动的时候,游客或因为高昂的门票价格而望而却步,使得景区其他相关收入萎缩;或因为过低的门票价格而汹涌如潮,致使满意度不高。这些不仅使游客的出游积极性大打折扣,而且会对景区和地方政府的形象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

    “门票经济”的幕后推手

    造成国内景区经济依赖门票收入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产业结构链不完善、景区运营维护成本升高、地方财政对景区门票收入的依赖。

    对于国内景区“门票经济”严重的现象,笔者以为,景区运营维护成本升高、旅游产业链不完善和地方政府对景区门票收入的依赖成为“门票经济”的幕后“三大推手”。

    目前我国大多数景区自负盈亏,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景区运营维护成本也随之上升,加之追逐经济利益成为景区的第一目标,故而使得一些景区在“门票经济”的怪圈中愈走愈远。国内景区旅游产品单一、雷同使得旅游六要素中的“吃、住、行、游、购、娱”中“游”、“购”和“娱”并没有有效地发挥自身应当发挥的作用,这也使得景区转而依靠“门票经济”。旅游资源作为一种具有公共属性的资源,地方政府不仅不能够在财税上给予景区一定的保护政策,部分地方政府更是把景区的门票收入当成了敛财的香饽饽,这是一种非常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更不能体现政府的担当形象。

    “门票经济”破解之路

    “门票经济”已成为严重影响我省、乃至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之一,那么通过哪些途径可以破解“门票经济”的难题呢?

    对此,首先旅游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就要做到“真正”的公共,政府应该加大补贴力度。其次,改变景区经营模式,增长旅游产业链建设。

    也许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一些旅游大国,国家级公园以及公共博物馆的门票政策均由文化部及其下属公共机构统一制定,并设立专项法律保护,不可随意提高票价,而景区的运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补助。就以法国为例,其30多家国家公共博物馆在2009年的运营费用为7.6亿欧元,国家直接补贴3013亿欧元,占42%;除此之外,国家还承担9300万欧元的工作人员薪资费用,占12%。

    在依靠政府财政补助之外,景区还应该改变经营模式和旅游产品单一的现状,完善旅游产业链的建设,发展旅游相关的周边服务产业,推动“门票经济”向“旅游经济”的转变。以杭州西湖为例,西湖景区曾经门票收入每年超过2千多万元,自2002年10起杭州市免费开放西湖景区,近十年来杭州并没有因此而损失,反而是赚得更多,这便是完善的旅游产业链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最后,笔者希望国内景区应该向国内外优秀的景区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争取打破“门票经济”的怪圈,完成向“旅游经济”的完美转变。

(作者:丁永丰 责任编辑:丁永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