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陕州地坑院+民俗+灯会,成为河南旅游响亮品牌,带动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陕州地坑院+民俗+灯会,成为河南旅游响亮品牌,带动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9/2/10 16:07:05 来源: 点击次数:

    作为典型的民俗文化特色景区,三门峡陕州地坑院始终坚持差异化发展道路,不断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2019年新春伊始为游客献上了一道别具一格的文旅大餐。

    目前,2019年陕州灯会正在华丽上演。今年春节灯展体现出更多的故事性,特别是推出了围绕改革开放40年为主题的灯组,用亮灯的方式回顾了我国40年来的发展历程,勾起群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忆和怀念。整个灯会共有灯组155组,布展面积1100亩彰显国泰民安、盛世似锦的繁荣景象。除了美轮美奂的彩灯,景区还邀请了国内著名传统文化技艺传承人现场献艺,黑色剪纸、高跷、舞狮、锣鼓、唢呐等精湛的传统艺术表演轮番登场,让人目不暇接、连声叫好。

 

   在景区贠家院内人头攒动,燃烧着烈火的灶台后面拖着七口大锅,好似一条黑龙在吞云吐雾,阵阵炊烟升起、白色的热气几乎笼罩住整个院子上空,伴随着响亮的唢呐声、锣鼓声、游客的笑语声,一碗碗热辣而滚烫的农家菜就上桌了,这摆的满满当当、喷香四溢的一桌子,就是著名的陕县“十碗席”。据了解,陕县十碗席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系陕州名吃珍品。光绪二十八年(1901)九月初八慈禧太后及德宗皇帝从西安回銮北京路过陕州,当地官员为取悦慈禧和德宗,遂安排当地名厨用十碗水席进献,太后和德宗品尝纯正地道的十碗席后大悦,且亲口夸赞:“十碗水席,十全十美”。此后,豫西“十碗水席”名声大振,当地红白大事用十碗席招待上宾相沿成习,到现在“十碗水席”已久负盛名,扬名天下。今天地坑院景区把这套传统宴席挖掘的淋漓尽致,从传统的记账方式到做菜的每一个把式,再到每一味作料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用心让每一位游客感受地道的传统特色味道,用心做到让每一位游客宾至如归。

    据陕州地坑院景区管理处主任张春红介绍,地坑院景区全体员工尽心尽力、拼尽全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环节,2019年入园人数不断增加,大年初一当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并呈现出持续攀升的趋势。为迎接客流高峰,高质量做好旅游接待服务,地坑院景区提前做好节假日预案工作,增加安保人员100余名,确保整个节假日期间,游客有序入园,来往车辆顺畅,使整个景区呈现一片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

    近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及各大媒体对这一“地平线下古村落”及传统民俗进行了持续关注,有力宣传了“陕州地坑院”和“陕州灯会”品牌,提升了陕州区的知名度。陕州地坑院+民俗+灯会,已成为三门峡乃至河南文化旅游的响亮品牌,火爆全国。它不仅带动产业发展,同时依托旅游资源,引导村民从土里刨食迈向服务行业致富,实现转型脱贫。据了解,早在2017年首届灯会期间游客接待量就突破300万人次,盘活了当地经济发展。目前,陕州地坑院景区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景区自身安排就业人员160多户,陕州区累计从事乡村旅游相关产业1100户5000余人,人均年增收1.5万余元,带动周边的曲村等十余个村群众致富。

    谈起今后的发展方向,张春红说,文旅融合发展将成为地坑院发展的主基调。陕州地坑院拥有四千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仰韶文化,庙地沟文化以及非遗文化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呈现,让更多传统历史文化融入到景区发展当中,一融尽融,让陕州故事更加出彩。

(作者: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