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沉浸式体验”与“场景化消费”已然成为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不仅被多地纳入智慧旅游试点与新业态示范项目,更推动旅游消费风向由传统“观览风景”向深度“融入场景”转变。
位于河南太行山腹地的宝泉景区,以“宠粉”为核心策略,通过持续的场景创新,将自然山水与人工设计巧妙融合,打造四季常新的主题打卡地,为区域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年的秋季,以新疆阿勒泰秋景为蓝本打造影视化场景:黄色人造草皮铺就“金色地毯”,错落的人造落叶与木屋、树屋相映成趣,将“北疆画卷”巧妙移植太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这一尝试,正是宝泉四季主题场景运营的生动缩影。
在空间资源有限的太行山脉,宝泉坚持“有限空间,无限创意”的运营理念,以精细化场景为切入点,贯彻“四季有新意”的思路,通过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场景升级,四季主题迭新,实现自然景观与人工造景的有机融合,成为引领文旅消费新风向的行业标杆。
场景进化三阶段:从“自然融合”到“沉浸定制”
据介绍,宝泉的场景升级经历三个阶段的供需关系转变,从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蝶变。
1.0 阶段:依托资源禀赋打造场景。碧水丹山,秘境宝泉,景区以太行山水的原生资源为出发点设计活动场景,践行“文旅+”理念,打造山水瑜伽大会、徒步大会等应季活动,依托节日习俗开展新春游园会、高峡平湖龙舟赛等文化活动,让山水、文化、旅游融合共生。
2.0 阶段:以创意引领差异化发展。创新是宝泉场景迭代的核心引擎,景区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意驱动”,打造差异化主题场景,沉浸式互动场景,从而突破“同质化山水竞争”壁垒,让“山水”动起来,热起来,让“新山水新文旅新体验”落到实处。
3.0 阶段:以游客需求为导向重构场景。打造游客需要的高品质旅游产品和场景是宝泉的初心,在经历“资源驱动”、“创意驱动”阶段后,宝泉开启按需定制模式。在宝泉,每一处旅游场景构建之初,都会经历充分的调研,测试等环节,以量化指标保障场景品质、游客满意度,真正达到“人景合一”。
四季场景迭新:碧水丹山的“应季献礼”
在不少游客和旅游同行眼中,宝泉是个能“折腾”的景区。评价背后,是宝泉对游客极致的用心,持续的自我磨砺。多年来,宝泉利用太行山中有限的空间,为四季量身定制专属场景,不断制造惊喜,让游客切实感受到“常来常新”。
春天,宝泉打造“郁金香天堂”,结合巨型卷轴、AI天亭与莫奈花园等艺术布景,营造“人在画中游”的春日体验。
夏天,宝泉变身“亲水泼水世界”,推出“100种亲水玩法”,结合山泉浅滩与互动装置,形成具有全国辨识度的夏季“水主题”品牌。
秋天,宝泉以阿勒泰秋景为原型,布置金黄草皮、仿真落叶与木屋树屋,配合小动物互动区,沉浸式体验自然野趣,营造影视级秋日氛围,太行秋景一跃成为社交媒体“秋日打卡顶流”。
冬天,宝泉塑造“太行雪乡”形象,通过人工造雪、冰挂与雪屋,构建沉浸式冰雪童话场景,让“冷经济”热起来。
宝泉景区景观打造团队工作人员称,宝泉四季每一个场景的设计,都紧扣出片核心,角度、光线、背景搭配均经过反复调试,就连落叶疏密、木屋朝向都精准适配游客拍照需求,让打卡大片不再需要专业摄影师,普通游客也能轻松收获高赞朋友圈。
破质疑树标杆:以“游客为中心”的价值实践
真山真水是否需要人造景?宝泉以自身实践探索给出回应:在充分尊重自然本底的基础上,通过匠心设计提升游客体验,实现人工与自然的互补共生。
当多数景区仍依赖自然资源与价格竞争时,宝泉选择“向内深耕”—弱化政策依赖,在不打扰“山水”原则下,聚焦产品打造与游客体验优化,展现出山水景区发展的前瞻性。
文旅新场景的本质,是“高颜值、高品质的生活场景”。宝泉从文化出发,以旅游为载体,让游客成为故事参与者与场景共享者。这种将“宠粉”理念落于细节、把体验做到极致的做法,不仅赢得游客口碑,也为文旅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真正以游客需求为核心的场景打造,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