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洛阳“十四五”文物博物馆事业迈出坚实步伐
洛阳“十四五”文物博物馆事业迈出坚实步伐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5/10/16 9:30:55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点击次数:

筑牢文脉根基 活化文化遗产 洛阳“十四五”文物博物馆事业迈出坚实步伐

  10月14日,洛阳市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发布会上,洛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晓军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洛阳市推进文物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及成就。洛阳坚持保护第一、考古为基、活化利用、交流互鉴,文物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保护第一,筑牢历史文脉根基

  据介绍,洛阳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规划引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全面落实“考古前置”。该市加强立法保护,出台《二里头遗址保护条例》《关林保护条例》。全市文物安全态势整体平稳,连续42年实现“文物安全年”。

  基础工作扎实推进。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9320处“三普”登记文物全部完成复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800处。实施白马寺、关林、河南府城隍庙等一大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工程,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申遗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二里头遗址、山陕会馆、关林等列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单。

  加强考古发掘,探寻中华文明密码

  机构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龙门石窟研究院提升为副厅级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整合成立正处级的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规划建设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

  考古成果丰硕。主动融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二里头遗址总发掘面积达6.05万㎡。5项考古项目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1项获全省“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苏羊遗址、香山寺遗址获评“2023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入围“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成功举办多项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

  创新活化利用,焕发文化遗产光彩

  大遗址保护成果显著。洛阳市建成二里头、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居全省第一。“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处”荣获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实施天堂明堂、应天门、九洲池等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再现隋唐洛阳城历史中轴恢弘气象,已成为洛阳市“盛世隋唐”新文化地标。

  博物馆体系提质增效。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112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3家,三级以上博物馆17家,年接待游客超过1700万人次。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荣获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活化利用方式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博物馆+运营公司”机制改革,培育发展“博物馆+研学”“博物馆+文创”等业态,2024年博物馆文创营业额达4500万元、同比增长125%。

  深入交流互鉴,谱写美美与共华章

  对外合作深化拓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法国、荷兰、新加坡等合作举办10余个文物外展。拓展涉外考古,赴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考古发掘,在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大学成立联合考古研究机构。

  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连续举办五届世界古都论坛,成功举办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了中华文化、河洛文化影响力。

  展望“十五五”,赵晓军表示,洛阳将践行文物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考古发掘研究,创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提升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水平,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记者 王雪娜)

(作者: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