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周口文旅如何向新而行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5/10/14 9:41:44 来源:周口日报 点击次数:
在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与NPC互动,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淮阳泥泥狗与布老虎的制作;在太清宫景区观看《紫气东来》《孔子问礼》《真宗问道》实景演出,领略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周口野生动物世界观看杂技演出,与动物来一次亲密接触;在关帝庙民俗博物馆,赏建筑之美、悟忠义文化;在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感受烟火气息……多元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特色各异的文旅活动,新潮时尚的文旅体验,周口文旅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
唤醒历史文化街区
穿汉服的姑娘们手持团扇漫步在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打卡拍照,南山货街的大十字街小吃城食客熙熙攘攘……从历史文化街区升级改造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这里实现了历史可体验、文化可消费,吸引市民游客畅享文旅美好生活。
2022年,周口市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位于中心城区的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是被改造街区之一,这里分布着李家大院、李家当铺院、白彦章故居、周家口抗战指挥部、周口皮件厂、刘氏老宅等历史建筑。2024年,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焕新亮相,青砖灰瓦的建筑群焕发活力,新业态文创工坊、茶馆、汉服馆、手工糕点店不断涌现。漫步于此,既能沉浸式感受周口历史文化魅力,又能切身体验个性化的新场景、新玩法。
“拍张汉服照,到茶馆享受下午茶,晚上再到大十字街小吃城吃小吃,一整天美美的!”今年国庆假期,在广州工作的周口人李璐在街区里逛了半天很是惊喜,“老建筑有底蕴,新业态好逛好玩。”
依托“历史文化+新业态”融合模式,周家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已引入多个周口特色品牌。街区内餐饮店、汉服馆、茶馆与历史建筑相映成趣,催生出“游赏+餐饮+社交”的复合空间,既满足了游客的多元需求,又助力了街区商业价值的提升。
丰富旅游景点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周口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文旅融合注入源源不断的灵感与故事。
今年国庆假期,虽然有小雨造访,但位于文昌大道东段的建业·运河古镇依旧热闹非凡。文艺节目《夜读春秋》《孔子问道老子》《千字文书院》《老子悟道》《非遗落花秀》等在千字文广场、戏台广场、古韵广场轮番上演,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历史人物仿佛从典籍中“活”了过来。
周口市坚持“创意+特色”双轮驱动,让厚重历史可视化呈现、互动化演绎、沉浸式体验。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物、晦涩的文字,而是可参与、可体验的文旅盛宴,让众多游客“心向往之”。
周口野生动物世界自开园以来,超620万人次到这里游玩,其中省外游客占比55%。这里没有自然风光,也没有历史遗迹,却依靠独特的杂技表演、动物观赏、机械游乐、自然保护、科普教育等文旅新场景吸引全国的游客纷至沓来。
擦亮节庆文旅品牌
文旅深度融合的本质就是要用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质内涵,实现价值裂变与动能转换。近年来,我市打造一系列节庆文旅品牌,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周口市连续举办“三川十馆·春会”、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周口荷花节、周口伏羲书展,高规格举办首届、第二届伏羲文化论坛。这些文旅活动让周口文旅资源突破原有的发展路径,在提升周口文旅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促使文旅经济释放活力。
文旅交融逐浪高,且以诗意共远方。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周口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继续在用好丰厚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培育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产业上持续发力,坚持创意驱动、项目支撑、跨界融合,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记者手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融共生。文旅融合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文化战线上的记者,我深切感受到周口文旅融合的蓬勃生机。近年来,周口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探索出不少“旅游 +”范例,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这些成功范例启示我们,文旅融合需“形神兼备”。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才能打造出令人难忘的旅游体验。
如今,周口已在文旅融合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努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流转在指尖上的传统技艺都“活”起来。
(作者:黄佳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