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休闲时间增多,“旅居”作为融合居住、休闲、体验的新型出行方式兴起,核心是打破传统旅游“打卡式”短期停留,以“慢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目前国内旅居业态丰富,栾川也凭借优质生态与文化资源崭露头角,今年暑期陶湾、叫河、三川等“凉资源”乡镇出现“一房难求”现象。但同时,我们也面临周边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服务不均等问题,为优化产业发展,特开展本次调研。
一、旅居产业发展现状
01
发展模式
1.个体户运营:以陶湾镇为代表,农家宾馆和民宿分布较为分散,80%的农家宾馆房间在10间以下,整体体量较小,配套的业态体验产品也较少,客户以口碑传播为主。
2.村集体集中化运营:农家宾馆、民宿和康养打卡点都是由村集体集中化管理,分布较为集中,聘请了第三方运营公司来进行统一运营,有中药材产业园、稻田、百草园等较为大型的业态产品来支撑旅居产业发展。
02
人群特征及动机
主力人群为60岁以上退休者,90%来自周边省市,旅居主要集中在5-8月份,80%的人会居住1-3个月,回头客多。90%以上的旅居者动机在于放松身心、远离生活压力、陪伴家人、亲近自然,找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康养。旅居者在旅居过程中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餐饮和娱乐活动体验上,并希望能与村民同住,与其他旅居者进行社交交流,以至于可以深度体验到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中。
03
基础设施及配套
超半数旅居点有康养产品,比如:陶湾镇民宿配套养生功、八段锦和艾灸等康养课程、度假酒店有阅读、K歌、唱戏等各种休闲活动;叫河镇打造“中药材康养”主题,配备有稻田打卡、垂钓、百草园、中药材产业园、药膳等康养业态产品;三川镇沿线有花田、中药试验田、中药茶饮空间等,共66家农家宾馆2000余张床位,6月底起一房难求,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石庙镇、狮子庙镇部分村落依托景区,打造打卡点、发展特色民宿,部分借抖音推广引流。
二、现存问题
01、产品单一
文旅康养产品同质化,缺精品且价格内卷;部分旅居产业还处于避暑纳凉阶段,与文化底蕴、中药材优势产业等缺乏有效融合, 康养特色村康养功能和业态配套还不够健全。优质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打造与开发,缺乏二次消费项目。
02、供给不足
旅居产品难以满足出行和旅游需求,适合中老年人旅居养老的产品较少;大部分经营主体规模小、服务质量不高,缺乏针对老年人身心特点的个性化旅居产品和服务;大多数农家宾馆、民宿分布较散且承载量小,中间层次衔接的旅游住宿产品较少。
03、服务保障弱
从硬件看,区域景区景点之间“点多、线长”,连接不畅、旅居点与景点之间通达能力差。以游客为中心的特色餐饮、文化娱乐、消费购物等场所总量不足、层次较低。部分地区冬夏用水问题、冬日取暖问题、网络问题等三个方面问题较为明显。从软件看,相关专业人才跟不上旅游发展的形势,规划策划、研发管理、宣传促销、配套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团队“匮乏”。
04、经营周期短
95%以上的商家反映生意最好的时间在5月底至8月底,存在一房难求的情况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客流量最差在冬季,会面临阶段性闲置问题,淡旺季营收差距非常大,以至于一些小规模农家宾馆被迫关门或停业。
05、人才短缺
大多数农家宾馆经营者自身管理意识欠缺,高品质民宿经营者具备一定的运营管理意识,但是由于规模较小和土地问题无法增添配套业态产品和专业化运营人才和团队;文旅康养融合了文化文物、旅游产品、康体娱乐服务等多种业态, 相关综合型人才缺乏也会导致无法配套更多康养项目。
06、环境待改善
一些乡镇存在公共区域卫生环境无人清洁维护;夏季来栾露营旅居的游客较多,很多游客房车未停放在正规房车露营地,而是占用公共免费停车场、广场、河边公共休闲区域等公共场地,存在垃圾乱扔、衣物乱挂、车辆乱停等问题;部分乡镇还存在路边小摊贩摊位、货物乱堆放,占道经营问题。
三、对策建议
01、丰富产品业态
乡镇可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资源条件增加旅居产品,比如:陶湾镇、三川镇可增康养业态、打造消费场景,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区域环线活动;叫河镇可发展药旅融合、红色研学等业态,提供更多康养旅居配套的产品增加二消收入,推动“中药材+康养”“农房+民宿”的业态升级。同时,政府也可以联合乡镇搞大型公益联动活动来保障旅居生活的丰富度。
02、提升供给质量
经营商家可以积极主动学习、引进一些优秀业态产品,注重餐饮、住宿、服务等各方面质量的同步提升;政府可提供一些旅居产业配套培训公开课程,如餐饮服务提升课程、运营宣传推广技能课程等,全力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全链条、全要素高质量发展;经营者自身也要积极为旅居者提供增值服务,如陶湾镇、三川镇、冷水镇等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存在交通出行不便的问题,可以结合旅居者需求提供合理范围内的出行接送服务等其他服务。
03、强化人才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给予优惠政策、简化手续,采用招聘、外聘、特聘等方式,吸引外地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入旅居栾川人才队伍中;同时兼顾对本地人才的培养,通过开设专业化人才培训课程,提高工人服务技能和质量;加强与知名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分层次、分时间对职工进行培训。
04、改善公共环境
环境质量在游客感知到的旅居品质中普遍被视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要在“净化”环境上下功夫,有旅居基础的乡镇可以利用网格化管理,常态化整治公共区域卫生,开展交通干线、河道水域等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整治,设专人清理维护,推动镇容镇貌改善、人居环境整洁,提升游客舒适度与栾川形象。
05、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全乡镇、全沟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文旅康养目的地来规划、建设、运营, 树立全区域“一盘棋”思想,以系统化的特色文化标识和具体的功能价值为指向, 积极构建区域旅游小环线,区域内商家加强资源共享、品牌共塑、线路互推、营销互动、业态互补、商品互销,构建生态、生活、产业和文化有机融合的生态型空间单元,打造特色主题旅居品牌,并创新内容表达与传播方式,以品牌引领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政府或者村集体出头,从经营主体处或政府补贴共同打造区域品牌,形成品牌化效应,聘请专业第三方运营公司进行统一宣传,从而为经营者增加客户量,经营户则配合搞精细化服务和特色化发展。
06、加大宣传推广
借主流媒体矩阵效应、邀请博主或周边地区房车俱乐部、自驾车联盟等团体来栾体验宣传,形成多渠道、高密度的宣传叠加效应,提升“旅居栾川”网络热度,并开展“百家旅行社”来栾“踩线”、全民摄影大赛、全网话题挑战赛等主题活动,叫响“旅居栾川”品牌知名度,释放品牌效应。
07、完善政策体系
利用政策资金、产业引导基金等措施支持旅居目的地完善基础及配套设施,强化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撑,鼓励金融机构为旅居养老产业提供融资,共同为旅居产业降本增效提供支持。同时,通过探索建立旅居养老公共服务供给长效机制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热门旅居目的地可以结合市场需求适度扩大公共服务供给。
结论
栾川发展旅居产业优势显著,亟需破解现存问题,实现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新驱动”与“品质取胜”。通过系列对策,将生态价值转化为“旅居经济”,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