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的伏牛山深处,虎啸声与欢笑声交织回荡。在洛阳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19岁的古丽皮娅·吉力力刚刚完成了一项极限挑战——在89米高空的无保护钢索上生活100天,每日进行高空行走、舞蹈表演等达瓦孜非遗技艺展示,成功创下“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这场吸引数十万游客观看的挑战,不仅展现了非凡的技艺与毅力,也成为这座深山动物园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十年光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园区内东北虎已繁衍至200余只,大熊猫、非洲狮、黑熊、猕猴等近3000只动物在此安家。近日,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进这座深山动物园,探寻其从穷山沟到动物王国的创新发展之路。
穷山沟变身动物园
“秋老虎”威力尚在,栾川竹海却绿荫如盖,凉风习习。走进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游客们或乘坐高空缆车,俯瞰竹海风光;或乘坐观光巴士,近距离观察东北虎、黑熊和非洲狮;或驻足熊猫馆,观赏国宝大熊猫“灵岩”和“迈迈”表演笋子消失术……处处可见家长们带着孩子畅游其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眼前这片热闹景象,与昔日的荒凉寂寥形成鲜明对比。“2016年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时,从外面公路往里面进,根本没有平缓的路,只有崎岖不平的山路。”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副总经理王新伟回忆道。该园区所在的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仓房村藏在一个秀美沟域中,守着好山水,却过着穷日子,2013年全村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
转变始于26只东北虎的南迁。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总经理牟明阁来自世界最大的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黑龙江东北虎林园,2016年,带着丰富的野生动物保护经验,他将26只东北虎落户栾川县。
“起初动物园选址并不在栾川。”王新伟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最终落户这里,是看中栾川的好山好水和成熟的旅游开发基础。“动物园可以在栾川其他景区的帮带下,在后期运营和游客市场开发方面获得支持。同时,动物园与栾川其他景区不存在同质化竞争,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打造沉浸式游玩体验
正如王新伟所言,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不少游客在游览栾川重渡沟、老君山等热门景区时,都会顺道前往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游玩。
“2020年第一次来重渡沟时,听说附近有个东北虎园。体验后发现,在大山里看动物别有一种感觉。这次特地带孩子重游,之后还打算去老君山看看。”一位来自郑州的游客田女士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在城市动物园,游客通常是去看笼子里的动物;在我们这里,有好几种观赏方式。”王新伟告诉记者,比如玻璃观虎长廊,让游客与猛虎之间仅隔一个玻璃;还有特制观光车,可以进行投喂互动,体验感更强。此外,园区所有动物喂养点都设有投喂体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们亲近小动物。
园区创新体验也层出不穷:投资近千万元建设的猛虎幼儿园,让游客能近距离接触小老虎;“小猪赛跑”和“小猪跳水”项目成为亲子家庭的热门打卡点;正在筹备的动物剧场将融合栾川地方文化与动物文化。最引人注目的是与新疆阿迪力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的合作,将国家级非遗项目“达瓦孜”引入园区。
8月28日,河南竹海文旅集团与阿迪力达瓦孜艺术传承中心结为战略合作伙伴,这意味着未来游客不仅能在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欣赏达瓦孜高空表演,还将体验新疆歌舞、美食等多元文化内容。
持续的创新与优化升级推动园区快速发展。2020年12月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00万元;今年截至目前,接待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60万元。
带活一方经济
一个动物园带活一个村。据园区统计,园区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其中仓房村村民约占50人。同时,周边农户通过经营民宿、制作竹工艺品、从事餐饮等,年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
“以前在铁矿干活,全家收入很少。现在在园区摆个摊位,一年最少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一位在园区门口摆摊的村民告诉记者。
“旅游业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行业,一业兴百业旺。”王新伟告诉记者,自2019年园区升级改造以来,游客量显著增长,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比如,去年园区对郑州市民实施阶段性免票政策后,全年游客量突破8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年收入普遍达到五六万元以上。”
当前,消费者对于旅游的需求不断变化,这也促使园区不断创新升级。“现在年轻人成了旅游主力军,他们要的不只是观看,还有参与。”王新伟说,“必须要有场景,要互动,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园区在服务设施、科技应用和体验项目上持续升级,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
面对新的市场格局,竞争纬度也在不断拓展。“以前是景区之间的竞争,现在还要应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分流。”王新伟说,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该园区正在全面推进转型升级。未来,园区计划申报大熊猫繁育基地,同时进一步完善原始森林步道,丰富动物剧场和文化体验项目等。
“我们要让游客不仅看得开心,还能获得文化滋养和精神享受。”王新伟表示。
暮色渐浓,园区灯光次第亮起。高空钢索上的表演虽已落幕,但文旅融合的创新之路仍在延续。这片被虎啸唤醒的山林,正以其独特的发展实践,继续书写着“一业兴百业旺”的生动故事。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