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文旅融合释放消费新动能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5/8/20 17:07:06 来源:郑州日报 点击次数:
银基度假区的欢声笑语与油化厂街区的霓虹灯影交织,少林功夫的刚劲与微短剧的浪漫共鸣,跨年消费券的“热辣”与海外主播镜头下的“国际范儿”碰撞……8月19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主任会议通过了关于郑州市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扩大旅游消费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郑州依托历史文化底蕴与交通枢纽优势,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发力,文旅产品供给愈发丰富,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文旅消费活力持续迸发。
新地标变身网红打卡地
郑州以文化为笔、更新为墨,文旅消费变出“新花样”。
2023年以来,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打造特色文旅项目。推动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24年将商都文化旅游区、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升级为4A级景区,同时改造阜民里等老旧厂房为“工业文化+新经济”文创街区。
数字化场景更添“科技感”。“船说郑州”水上夜游项目以“水+岸”互动模式点亮夜经济,省市博物馆联动推出精品展览,让文物“活”起来、历史“潮”起来。截至2024年底,银基度假区、油化厂街区等新地标吸引游客量激增,成为“打卡郑州”的必选项。
政策红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为文旅产业注入“强心剂”。2024年,《郑州市加快推进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出台,从品牌创建、旅行社引客到新业态培育,给予全方位资金扶持;对获国家推优的微短剧最高奖励30万元。
通过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2023年全市文旅产业正常经营市场主体达17839户,同比增长40.81%;2024年销售收入增至167.68亿元,同比增长53.91%,产业规模与效益实现双提升。
围绕重要节点,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2024年发放“跨年迎新”消费券2200万元,五一期间叠加发放2000万元,撬动消费超2亿元。
“演出+旅游”模式成效显著。2024年47场大型演唱会带来10亿元票房,“演唱会门票+酒店+景区”套餐延长游客停留时间1.5天。政策加持下,拉动消费成效明显,2025年上半年接待旅客1.03亿人次,旅游收入126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和8.2%。
“微短剧+”“演出+”成新引擎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掀起热潮。《遇见少林有功夫》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优项目,二砂文创园等取景地形成“线上追剧+线下打卡”闭环。2024年,郑州微短剧企业达820家,市场规模超23亿元,带动线下消费超千万元;大型演出拉动酒店、餐饮消费,夜间消费集聚区日均客流超3万人次,德化街、油化厂夜间消费占比超60%,成为文旅经济增长新引擎。
免签政策引“全球粉”。依托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郑州向世界递出“文化名片”:俄罗斯、新加坡旅行商踩线,多语种旅游手册上线,海外主播直播少林功夫、郑州烩面,吸引超1亿人次“云围观”。2025年上半年,入境游客14.5万人次,同比增18%,“国际郑”的海外认知度持续攀升。
文旅家底更厚实。截至2024年底,郑州拥有63家A级景区、56家星级饭店、496家旅行社,导游超3万名;2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郑州文旅体集团的成立更添“硬支撑”,2023年以来,赴海外推介10余次,举办文化活动30余项,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构建“1+N”文旅规划体系
“真正有生命力的旅游资源,源于对民生需求的真诚回应。”市人大常委会扩大旅游消费工作专题调研组建议,郑州要“跳出旅游看旅游”,科学有序挖掘文旅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营造宜居宜业宣游宜乐的良好环境,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要全面梳理“大山、大河、大遗址、大企业、大创意”等独特资源,构建“1+N”文旅规划体系,如黄河文化带开发“慢游”产品,嵩山文化带打造“功夫体验+世界文化遗产研学”深度旅游区,中心城区串联遗址、高科技企业、历史街区和博物馆群,形成“漫步商都”城市旅游线路。
同时,要细化目标群体,为观光、研学、健康休闲人群定制差异化产品;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开发沉浸式数字场景;加强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服务“共情力”;加大城市品牌营销,让“郑州故事”触达更多客群。
(作者: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