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沁阳市文化馆组织该市西向镇东高村“高氏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进行了一场古法造纸技艺“捞纸”展示。
沁阳市西向镇东高村“高氏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在展示“捞纸”技艺——撞穰。
沁阳市西向镇东高村“高氏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在展示“捞纸”技艺——拌浆。
“捞纸”是在沁阳市沿沁河一带传承了上千年的一种古法造纸工艺,其中“高氏古法造纸技艺”在2015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沁阳市西向镇东高村“高氏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在展示“捞纸”技艺——拧穰。
沁阳市西向镇东高村“高氏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在展示“捞纸”技艺——捞浆取张。
沁阳市西向镇东高村“高氏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在展示“捞纸”技艺。
“捞纸”是将麦秸秆、水草、枸树皮、废纸等作为原材料,经过蒸煮、碾磨、撞穰、拧穰、拌浆、取张、起坯、压干、掰件破纸、分张贴纸等数道或数十道工序的处理,生产出麻头纸(草宣纸)、黄毛纸和黑纸。这种靠手工生产的纸张柔软性好、透气性强,被作为包装中草药、食品及其他日常用纸以及书写用纸。
沁阳市西向镇东高村“高氏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在展示“捞纸”技艺——分张晒纸。
沁阳市西向镇东高村“高氏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在展示“捞纸”技艺——起坯。
沁阳市西向镇东高村“高氏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在展示“捞纸”技艺——掰件破纸。
沁阳当地的“捞纸”技艺起始年代不详,到明末清初时已十分繁荣,沿沁河北岸的高村、龙泉、魏村、常乐、长沟等十几个村,几乎家家有作坊。新中国成立后,各村的捞纸户并入农业合作社,每个村按大队、小队都分别有不同规模的捞纸作坊。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机械造纸取代了手工造纸,这门手艺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目前,当地熟悉“捞纸”手艺的人已屈指可数。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