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将在河南博物院拉开帷幕。仰韶文化的彩陶与玛雅文明的陶盘交相辉映,商代青铜妇好鸮尊与玛雅美洲豹神像隔空凝望。沉睡千年的文物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人类文明在不同土地上绽放的智慧之花。本期线上课堂,将提前带你穿越中原大地,走进雨林深处。
诞自泥土的陶器艺术
中原·花瓣纹彩陶钵
距今7000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以彩陶为标志性符号。先民以黑、红、褐、白等矿物颜料,在陶器上绘出鸟兽、花草与星辰,将自然万物化为流动的线条。这件彩陶钵腹部饰以抽象的多方连续花瓣纹,黑红相间的纹路如藤蔓蜿蜒,循环往复的图案似在隐喻生生不息的自然轮回。学者推测,这些纹饰不仅是装饰,更承载着先民对生命与宇宙的哲思。
玛雅·彩绘陶盘
玛雅人的陶器同样绘满对未知自然的探索。这件彩绘陶盘中央以明黄色带状纹饰分隔画面:上半部以新月为中心,勾勒出玛雅神话中的夜空;下半部则以抽象羽饰纹样暗喻创世神鸟。玛雅人相信,鸟类是连接人神的使者,猫头鹰、蜂鸟等形象常出现在陶器上,象征祭司在仪式中“化身为灵”与自然之神沟通的瞬间。
文明共鸣:无论是中原的彩陶还是玛雅的彩陶,都是古人用双手将泥土化为艺术,记录下对世界的敬畏与想象。
中原·妇好鸮尊
鸮尊出土于安阳妇好墓,鸮(猫头鹰)双目圆睁,双翅收拢,尾部支撑器身,威严中透着灵动。商代人视鸮为战神象征,妇好作为女将军与祭司,以鸮尊祭祀先祖,既彰显武力,又祈求神灵庇佑征伐。
玛雅·豹形旗座与香炉架
豹的形象在玛雅文物中常常出现。在玛雅人的宇宙观中,白昼的太阳照亮人间,而黑夜降临时,太阳便化身为一头通体斑纹的美洲豹,沉入下界,继续它穿越幽暗的旅程。这头被称为“冥界太阳”的动物,既象征着死亡与混沌,也承载着重生的希望。
文明共鸣:鸮与豹,一东一西,却同样被赋予神性,成为文明中守护与轮回的图腾。
中原·石磨盘与磨棒
石磨盘与石磨棒,是中原先民驯化谷物的智慧见证。裴李岗文化时期,粟、黍被置于石磨盘上,以石磨棒反复碾磨,脱壳取粒。尽管效率有限,但这套完整的工具仍为研究早期农耕提供了珍贵实证,悄然推动着生产力的萌芽。
玛雅·磨盘与石臼
玉米滋养了玛雅文明的繁荣,玛雅人以石磨盘碾磨玉米,制成饼与粥。在玛雅神话中,玉米神是一个经历了死亡与重生循环的神明,这不仅是和玉米每年循环的生长周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契合了古玛雅人对生死的看法——死亡远非人生的终点。“逝去的亲人会和春天一样回到我们身边。”
文明共鸣:从粟米到玉米,石磨转动间,是人类用智慧将大地的馈赠化为生命的养分。
中原·缀玉面罩与七璜联珠组玉佩
西周贵族的墓葬中,由58片玉饰编织而成的缀玉面罩覆于逝者面部,象征“金玉护体,魂灵不灭”。这一制度承袭自原始社会的“玉殓葬”,至西周臻于鼎盛,成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虢国君主虢季墓中的一组葬玉更是华美,七件大小递增的玉璜之间,左右对称的双排玛瑙与琉璃串珠连缀而成,尽显主人身份之尊贵。
玛雅·人形玉面具及玉胸饰
这组文物出土于被称为“蛇王朝”城邦卡拉克穆尔,它的主人被称为“神圣的蛇之主”。整个面具由多块玉石精心拼接而成,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独特的含义:顶部的弓形头饰造型代表着玛雅人心中的圣山;头饰中央的玉片,则象征代表生命的玉米幼芽;精美的花型耳饰则寓意着生命的气息;下颌处的蝴蝶装饰,展开的双翅象征着灵魂与永恒的生命。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符号,我们得以一窥玛雅文明对生命、死亡与永恒的独特理解。
文明共鸣:玉的温润不朽,在此化为生死界限的桥梁,共同诠释了“死亡即新生”的哲学。
中原·百戏陶俑
倒立的杂技艺人、击鼓的乐师、翩跹的舞者,汉代百戏陶俑将市井街巷的鲜活瞬间定格在陶土中。百戏起源于秦朝,盛于两汉时期,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包括杂技、舞蹈、武术、幻术、驯兽等多种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娱乐文化的繁荣。这些陶俑用于墓葬随葬,是“事死如生”观念的体现,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艺术表演,延续人间烟火。
玛雅·人物石雕与陶像
玛雅城邦林立,和平与征伐交织。石雕与陶像中,既有头戴羽冠的统治者昂首而立,亦有身披铠甲的武士执矛待战。古典时期的玛雅社会如一座森严金字塔:塔尖是自诩“神裔”的王族,中层是维系信仰与战争的祭司与武士,底层则是躬耕田亩的平民与沦为祭品的奴隶,这些无名者的脊梁,托起了玛雅文明的辉煌。
文明共鸣:或写实或写意的人物塑像,让我们得以穿梭时空,触摸到古老文明的温度与脉搏,感受遥远世界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中原·甲骨文与观星台
商代甲骨文记载了人类最早的日食观测:“癸酉日,夕有食”。至元代,登封观星台通过“圭表测影”精确推算节气,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原历法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阳定年岁,形成了阴阳合历,这种历法至今仍影响东亚文化。
玛雅·象形文字与太阳历
玛雅文明的象形文字体系是其最辉煌的成就之一,这套文字不仅记录了统治者的功绩、王朝传承,还包含了精密的历法和宇宙神话。玛雅人通过长期观测,掌握了日食周期和太阳、月亮、金星等天体的运行规律,创造了太阳历(365天)和宗教历(260天),两者每52年重合一次,形成“历法轮回”。玛雅祭司甚至能够预言未来事件,例如2012年的“纪元更迭”。
文明共鸣:日月星辰皆时钟,两个文明以不同方式,将宇宙规律化为生存的指南。
尽管隔着浩瀚汪洋,但这些文明遗珍告诉我们,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始终是相通的。5月28日,欢迎走进河南博物院,走进“雨林深处的神话——墨西哥玛雅文明大展”,共赏多元文明交织的灿烂图景。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