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鹤壁浚县正月古庙会,欢腾热闹的社火表演队,烟火缭绕的美食小吃摊,俏皮可爱的泥塑小叫吹……处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更为年味儿注入了文化的醇厚,彰显出时代的活力。在这里,年味儿萦绕在市井巷弄的烟火里,沉淀在代代相传的习俗里,交融在血脉相连的基因里,历久弥新,鲜活生动。
2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秘书处、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沿黄九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协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作为执行单位举办的“黄河岸边话非遗”系列活动第7期直播成功上线,当日观看总人数达到 65.28万人次。
本期直播将以春节申遗成功为契机,以河南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主题,对庙会期间的社火、年市、灯会等特色民俗活动及地方特色美食、非遗好物进行了线上直播,展现春节期间浚县庙会的浓浓年味儿,并特别邀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社火(浚县民间社火)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孙书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泥塑(浚县泥咕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宋楷战、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王中文、浚县人民文化馆副馆长张福彬进行了对话和交流。
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王中文介绍说:浚县正月古庙会拥有厚重的历史内涵与鲜明的地域特色,保存了文化的生态性与多样性,是中原黄河流域特有的文化展示,有着“时间长、规模大、业态多、美食香”的四大特征,这跟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众的热情参与都密不可分,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华北第一大古庙会”,浚县正月古庙会的重头戏就是浚县社火表演。今年,高跷、舞狮、旱船、背阁等经典项目悉数登场,直播镜头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了社火表演的震撼场面,领略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福彬在介绍庙会“重头戏”——浚县民间社火的特点时说:“浚县民间社火现在有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抬阁和背阁、抬老四、顶灯、大头舞、撒河灯等20多个品种,在全国形成了文化品牌。”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社火(浚县民间社火)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孙书林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浚县民间社火代表性项目“背阁”的历史沿革和自己学艺、传承、创新的故事。
除了精彩的社火表演,浚县还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非遗项目及文创好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泥塑(浚县泥咕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宋楷战介绍了自己的传承和创新经历。同时,主持人还带大家探访了特色建筑“咕咕来仪”和文创店“黎阳风物集”,欣赏了众多非遗文创产品。此外,浚县还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既有黎阳子馍、炸麻虾、饸络面、梨烘肉等传统特色美食,也有八大碗、社火锅、晒咖啡等融合创新好店,打造出的“舌尖上的庙会”吸引了众多食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河南省非遗代表性项目民间剪纸(孟津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也在屏幕前观看了直播,并创作了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巧妙融入了泥咕咕、舞龙、舞狮、背阁等浚县正月古庙会的特色元素。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