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会议上,中国政府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浚县正月古庙会作为“年市、社火、庙会、灯会等”庆祝活动的特色举办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
浚县正月古庙会起源于十六国后赵时期,会期从正月初一至农历二月初二,高潮日人流量达50万人次,有着“华北第一古庙会”“中国的狂欢节”之称,与庙会相关联的丰富多彩的社火表演、手工艺品展销、民间美食商贸活动,集中展示了中原地区的民俗精粹,每年都吸引着河北、山东、山西等省的20多个市县的300多万名游人慕名前来,形成了年味浓、客如潮的欢腾景象,是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后赵时期,浚县大伾山开凿大石佛。当时的人们集结进香、朝山拜佛,庙会由此成形,只是规模较小,人数也少。之后,随着浚县城千余年的发展变迁,大伾山、浮丘山相继修建了许多寺庙和道观,庙会规模也逐渐扩大。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修建了浮丘山碧霞宫,从而形成了浚县正月古庙会的基本规模。
新中国前,正月古庙会从正月二十一日开始,会期十天左右。1979年以后,正月古庙会一年比一年繁荣。1978年后,正月古庙会从正月初九起会,会期二十余天。1984年后,会期逐步提前,直至1990前后,已从正月初一开始,至农历二月初二结束,长达月余。
从2008年起,我市以弘扬春节文化为主线,以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依托,相继举办了十六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十六年来,我市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精髓,不断提升办会的质量与水平,持续打造“老家河南·浚县过年”民俗文化品牌,办会规模更大、形式更多样、组织更完善,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民俗文化节已成为鹤壁一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经典民俗艺术的亮丽名片。
第十七届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仍延续“老家河南·浚县过年”主题,以春节申遗成功为契机,以“春节、年味、民俗”为主线,策划了三大主题活动、五大精品演艺活动、七大消费新场景、六大民俗活动等特色活动,盛邀国内外游客来鹤壁欢度第一个非遗文化年,一起体验最地道的中国年味。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