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记者穿行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温县、孟州的乡村,目之所及皆新绿,次第花开竞风流,错落有致游园美,一村一韵惹人醉。
街头巷尾、游园花丛,随处可见浇水、剪枝的村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好似朵朵绽放的石榴花。
武陟县三阳乡西封村全貌 林晓 摄
在盎然的新绿下、锦簇的花团中,焦作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说,2024年年初以来,焦作市在沿黄三县(市)创建了60个森林乡村示范村,完成村庄绿化面积2200亩,栽植各类乔木、灌木13万株,新建和提升生态游园91处。
60个示范村,点绿成景、种花添彩,瓜果飘香,宛如60幅秀美的田园风景画,铺排在黄河北岸,为母亲河披上绿装彩裳。
透过眼前的美景追溯工程建设的足迹,五个“新”步履铿锵。
新机制 踊跃创建热情高
政顺民心,便可不令而行;全民参与,必然事半功倍。
今年年初,焦作市林业局从省财政争取了1000万元的黄河流域森林乡村建设项目资金,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扬“千万工程”经验,在沿黄三县(市)开展森林乡村示范村创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项目实施之初,全市林业部门相继召开县(市)项目申报说明会、乡镇项目建设动员会等,广泛宣传这项惠民政策。每个创建成功的村,平均能拿到20万元的补贴,真金白银的支持,极大调动了各个乡镇、村的创建积极性,一时间申报热情高涨。
武陟县三阳乡炉里村村民坐在自家门前新栽种的石榴树下,喜笑颜开。 林晓 摄
“森林乡村示范村创建,不仅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现实需要,奖补政策还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各个村申报的积极性超乎寻常,我们经过优中选优后,确定了西封和炉里这两个村作为今年的示范村。”武陟县三阳乡乡长董敬敬直言不讳地说,“这么好的政策、好的机制,让我们基层政府开展工作实现了三个‘顺’:推得顺利、干得顺手、群众顺心,我们三阳乡已经形成了‘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红叶扶秋、常青伴冬’森林乡村新格局。”
新做法 增光添彩效果好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群众希望有序推进,避免无序建设带来的种种弊端。据此,在森林乡村示范村创建中,焦作市建立部门协同、共享共建模式,结合“五星”支部创建、人居环境整治、廊道绿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并提出了“三必到两结合”工作原则。
“三必到”即沿黄三县(市)上报名单内的村庄必须走到、村内各条街道必须转到、公共绿地游园用地必须看到。通过精心选村,为今年全市森林乡村示范村创建打下了良好基础。“两结合”即积极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统筹安排地下管网敷设、乡村道路硬化和村内村外绿化,合理确定工期,避免了重复施工、前建后毁,确保了森林乡村示范村创建效果;积极与全市生态廊道整改工作相结合,优先选择廊道占用耕地整改腾退苗木用于乡村绿化、农田林网和围村林建设,显著降低了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
孟州市城伯镇西武章村村民武大娘看着家门口新栽的两棵石榴树高兴地说:“俩儿子刚结婚,希望他们兄弟团结齐心、多子多福,俺把想栽两棵石榴树的想法上报后,没想到真在俺家门口种上了。”
新作风 农民群众开口笑
房前屋后,种瓜种豆。
千百年来,农民群众美化居住环境、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早已有了更为丰富多彩的选择。
如何让选择的树种令大多数群众满意,避免千村一面的尴尬?
早在项目实施前,焦作市林业系统工作人员便对全市所有行政村村民的种植意愿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征求创建村的意见和建议,制订了符合大多数群众要求的绿化树种和绿化方案。
项目实施时,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栽植、管护,并明确各家门口、庭院内的林木产权归各家所有、谁管护谁收益这一原则,不仅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保障了林木的成活率,还大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您看: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这里是武陟县大封镇小孔村的石榴巷。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里是温县温泉街道小南张村的杏树街。
似雪簇簇山楂花,初夏缤纷绽芳华。这里是孟州市河阳街道四联村的山楂路。
孟州市河阳街道四联村在街道绿化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栽种了山楂、石榴、柿树等群众喜欢的树种。 尤洋 摄
森林乡村示范村创建这支画笔,描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醉人美景,绘出了农民群众喜笑颜开的幸福画卷。
新创意 乡村建设有奇招
武陟县西陶镇西白水村,对村内的主要道路进行拓宽之后,铺设透水砖,种植了枇杷、石榴、灯笼柿、桂花等高杆树木1000余棵,树下规划设计了生态停车位,不仅实现了道路增绿,还新增了80多个停车位,既保证了村庄整洁、促进了村容美化,还方便了农民群众和谐的邻里关系。该村党建综合体东邻一块空地的北边是一处坟茔,无人肯用。该村在该处铺设了塑木休闲步道,种植了观赏桃树,并栽植了翠竹屏风将坟茔掩映,打造一处休闲游园。
贯穿武陟、温县、孟州三地的清风岭,制高点位于温县张羌街道冉沟村,素有“徐冉沟,小苏州”之说。在森林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中,该村依托独有的资源禀赋,在开展全民绿化、实施果树进村的同时,大力推进游园的改造提升,整个村呈现出“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村美人和缤纷画卷。针对村民在房前屋后种菜的习惯,该村将一家一户零散菜地整合起来,并加以修饰和点缀,既满足了村民的需求,又为村里打造了一处小品景观。
地处孟州市西虢镇西南部的干沟桥村,是一座英雄的村庄。在抗日战争时期,干沟桥的儿女们英勇杀敌、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悲壮的战歌。在森林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中,该村追随英雄足迹、聆听英雄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为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基础。
新变化 森林乡村处处俏
森林乡村示范村创建,不仅美化了环境,很多还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样板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以前这是个荒了多年的老院子,到处都长着杂草、堆着垃圾,没人管理。经过今年平整改造后,种上了果树,开出了小菜园,村里老人种上了蔬菜,可以随时采摘,既美化了环境,又锻炼了身体。”提起村里的森林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温县番田镇南孟村村民老徐深有感触地说。
诚如老徐所言,各地农村的闲散院落,不仅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还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大顽疾,更有甚者造成了较为突出的邻里矛盾。在森林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中,各村结合游园建设的具体要求,对这些闲散院落进行整治,不仅美化了环境、消除了隐患,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化解了邻里纠纷,促进了乡风文明。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