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洛阳,生机勃勃。伊滨区旅游环线在花海间蜿蜒,激发了沿线乡村的活力,送来了发展的机遇。
旅游环线成为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路在村中,村在花中。伊滨区诸葛镇苏沟社区如今焕然一新。600亩油菜和近24公里的旅游环线给村里带来发展契机。
旅游环线在花海间蜿蜒 赵硕 摄
“2023年,旅游环线建成通车,我们开始种植油菜花。”苏沟社区村干部赵胜方说,建设旅游环线不是光修路,还要整治路域环境和村容村貌,苏沟社区因此受益。同时,村里的土地流转完成,按照镇里规划种植了600亩油菜。
“目前看,效果不错。”赵胜方说,春天来了,盛开的油菜花吸引了大量游客,村里的农家乐、便利店生意十分红火。
“我们现在还用上了无人机。”居民王永红说,他之前种过油菜,除草、施肥、管理很费人工,一亩地只有300斤产量。眼下这种模式既省人工,又能提高产量,很划算。
“目前,全区种植油菜达4000亩,其中旅游环线周边约有2000亩。”伊滨区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旅游环线是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制约沿线乡村发展的“锁”。
过去因路而困 如今因路而兴
诸葛镇耿沟社区,万安山下的小村子,坐拥田园美景,素有“厨乡”美誉,过去因路而困,如今因路而兴。
耿沟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范卫锋介绍,耿沟社区地处山区,位置比较偏僻,过去想去一趟乡里都得绕两个小时山路。
范卫锋说,耿沟出厨师,这个历史可追溯到明初。当时村里的耿姓两兄弟厨艺师承祖上,平时他们挑担走街串巷售卖自己做的小吃,十里八乡谁家有红白喜事他们就上门当厨师,久而久之,兄弟俩名声在外,还收了不少弟子。后来,范姓、杨姓、张姓、吴姓家族陆续迁至耿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当了厨师。然而,当时家乡闭塞,难有发展,很多人因此想方设法“逃离”,耿沟原本的“厨乡”美名也渐渐少有人提。
近些年,随着李村大街、旅游环线建成通车,耿沟社区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常年在外从事厨师行业的居民纷纷回归。眼下,耿沟社区已经成为以“厨乡”为主题的特色社区,并依托万安山旅游资源发展乡村大食堂、驿站经济、民宿经济等,居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
交旅融合助力 乡村振兴有力
鸡棚变成时尚咖啡厅、小山沟成了网红步行街,还有高端民宿群、“灯之海”、猕猴桃、无人农场……
全长近24公里的伊滨区旅游环线依托万安山现有乡村公路进行改造提升,串联起洛阳奥林匹克中心、倒盏村、华夏历史文明创新产业园、七彩大峡谷等景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旅游环线上还建设有服务驿站、商业综合体,同时串联起魏村、刘沟等社区的乡里中心。目前,该环线已建成通车,一些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
路一通,日子肯定“中”。如今,在伊滨区,旅游环线成了居民畅想未来幸福生活的“热搜词”。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