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斑斓,洹水汤汤,流淌千年的洹河水穿殷墟而过,蜿蜒远去,中华文明之光在这里爆发出第一个高光时刻,本期节目将带领观众一起穿梭于3300余年的历史长河,探访这座千年古城——河南安阳。
魁星阁曲海庆 摄
三月的安阳,莺飞草长。透过《文脉春秋》的镜头,可见安阳城的斑斓夜色,在位于古城东南角的魁星阁,不断变幻的光影正向人们演绎着千年传奇。
3300年前,这里曾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在今天的安阳城区西北部,就是商朝古都遗址殷墟,也是安阳最知名的旅游景区,这里出土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殷墟目前出土的青铜器已超过5000件,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国家一级文物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文物。商朝人将自己征伐田猎、农牧祭祀等动作场景化为文字形象,创造了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系统——甲骨文,安阳因此成为中国目前可被实证的历史起源地。
中国文字博物馆 柴利军摄
作为安阳最重要的一种历史遗产和文化符号,甲骨文的元素已经深入到这种城市的点点滴滴。2022年11月,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相继开放,一个全新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与殷墟、红旗渠等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安阳文化体系,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与此同时,古城西北方向,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洹河相望,今年2月26日开馆迎宾的殷墟博物馆已然成为古都安阳的又一地标性景点。
殷墟博物馆新馆外景
回顾商文明探索历程,殷墟是起点与基石。这座崭新的殷墟博物馆立足整个商代文化、全景式聚焦商文明,展现出一幅辉煌商代历史图景。博物馆共设有三个基本陈列,分别是“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以及四个专题展览、一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由已知求未知,这里再现了三千多年前青铜文明,成为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诉说者。
将镜头拉近,从遥远的殷商时期来到繁华现代,夜晚的仓巷街人流如织。仓巷街是安阳老城极具代表性的一条街巷,这里历史上排布着官府储粮的仓库,经由妥善的保护更新后,如今是安阳城内人气颇高的历史文化街区。
《彰德古城》 纪苍生 摄
从空中俯瞰,安阳古城的街巷垂直交叉,秩序井然,尤其是东西南北四条主街形成了一个近乎十字的交通轴线,是非常典型的北方平原城池规范。街区内除了有纵横交错的街巷排布,还有褡裢坑、后仓坑、三角湖等多处人工湖,古已有之,基本分布在古代的大型建筑周边,坑躺下有水道相连。在过去的千百年间,这些人工水系保障着安阳人的生活所需,如今则成为一个个让人惬意休闲的亲水公园。方正的城池轮廓,棋盘式街巷布局以及完备的水系建设,安阳成为中国传统营城典范,对城市规划来说,直至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城隍庙的西北方向,静静矗立着一座文峰塔,塔建于五代后周年建,高38.65米,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一直是安阳古城最高的建筑。文峰塔的外形十分引人注目,从下向上一层大于一层,跟常见的宝塔正好相反,放眼全国独一无二。此塔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到清代时,当地主政官发现,从周边的坑塘望去,这座塔犹如架在桥上的一支巨笔,于是将其又命名为文峰塔,寓意安阳城文风昌盛。
红旗渠青年洞曲海庆 摄
放眼安阳,曹操高陵、岳飞庙、羑里城、马氏庄园、昼锦堂……文物古迹荟萃,这是安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殷实“家底”,也是实打实的旅游看点。向西望,太行山上,这里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发源地,在红旗渠青年洞,“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等实景演出震撼上演,再现当年“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修渠场景。
曹操高陵曲海庆 摄
“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安阳,这座古老城市人文胜迹满载历史,砖砖瓦瓦都是文化,山山水水皆有故事。《文脉春秋》让安阳的名字再次被叫响,让更多人所看到、所熟知,如今,她静静地矗立于洹水河畔,热烈期盼着四方来客。阅不尽,是安阳,她与一处处考古遗迹共同蕴含着联结历史与未来的密码,也不断赓续着历史文脉、谱写着当代华章。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