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7日,正月十八,河南省漯河市2024年民间艺术大赛在沙澧河风景区红枫广场举行。来自全市各县区的20支参赛队伍共聚一堂,纷纷亮出绝活,充分展示了民间艺术的魅力。
“咚锵咚锵,咚咚锵……”当天上午,红枫广场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市民争相前来欣赏民间艺术大赛。参赛的队伍早早来到现场,开始化妆、排练,为比赛做足准备。
召陵区漓江红琴爱心艺术团表演的《盛世中华之龙鼓齐鸣》 杨光 摄
上午9点,大赛正式拉开帷幕。第一个节目是《盛世中华之龙鼓齐鸣》。来自召陵区的演员们敲起龙鼓,舞动空竹龙,以豪迈的气势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着欢乐与祝福。紧接着,召陵区万金镇栗门张村代表队表演的《欢天喜地庆龙年》,营造了浓浓的喜庆氛围。十几名演员手持大喇叭,边走边吹,后面是肘胳表演。演员们激情澎湃、活力四射,观众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据节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栗门张村的肘胳和大喇叭表演起源于明朝,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栗门张村民间传统艺术之一。
郾城区孟庙镇何庄村代表队表演的《青龙舞》 杨光 摄
记者了解到,各县区选送的节目中,有舞龙、舞狮、跑竹马、划旱船、抬花轿、打小伞、推小车、跑小马、斗鸡等表演,不少节目都是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特色节目更让人眼前一亮。来自舞阳县舞泉镇的鱼灯舞,十多名演员身着彩衣、手持鱼灯,按照精心编排的队形不停变换位置,精彩的表演令现场观众拍手叫绝。来自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的节目《双人独竿轿》,两名演员各坐在一根五米长的竹竿上,由两人抬着竹竿,周围还有衙役、小毛驴、小推车、旱船等配合演出。据了解,《双人独竿轿》已有500多年历史,多次参加省、市、县组织的表演并获奖。
源汇区丁湾村代表队表演的《铜锣舞狮》 杨光 摄
中午12时许,漯河市2024年民间艺术大赛所有参赛节目展演完毕。最终,《欢天喜地庆龙年》《双人旱船舞》《瑞狮闹春》《青龙舞》《铜锣舞狮》5个节目斩获一等奖,7个节目获得二等奖,8个节目获得三等奖。郾城区文化旅游局、郾城区文化馆、召陵区文化馆、临颍县文化馆、源汇区文化馆、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社会事业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环境服务中心获得集体组织奖。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沙澧河建设运行保障中心、郾城区政府联合主办。春节期间,各县区共举办50多场民间艺术展演活动。经过层层选拔,20支代表队参加决赛。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