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捏面人、剪花纸……来郑州考古博物馆感受非遗魅力
捏面人、剪花纸……来郑州考古博物馆感受非遗魅力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4/2/14 10:44:49 来源:正观新闻 点击次数:

        春节期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为市民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一件件活灵活现的面塑艺术品让前来动手体验的朋友们啧啧称奇、注目观赏。
        2月13日,面塑艺术、魅力剪纸等“年味飘飘庆佳节”系列活动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二楼报告厅进行,吸引了很多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市民和游客们前来亲自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作为非遗项目的面塑艺术,俗称面花,捏面人,起源于汉代。它是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的传统民俗艺术,历史渊源流长。“郑州面塑”源于清末,史料记载,四代传承,已有120余年历史。而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就有借托剪纸传达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朴素愿望的民俗。剪纸和面塑艺术都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优良品质,并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中独特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瑰宝。

 

        活动中,成双成对的火冠鸡、俏皮可爱的森林兔、似欲翩翩起舞的蝴蝶、圆润饱满的铜钱元宝……一片片红色的方纸在非遗传承人杨征老师的手上变得“听话”起来,不一会儿就成为了一件件精巧玲珑的剪纸艺术品。在杨征老师的细心讲解和动手指导下,市民们拿起剪刀,在红纸上起舞,随着剪刀的每一次开合,一幅幅寓意吉祥、充满年味的剪纸作品就在大家的手中诞生了。

 

        战长沙的红脸关公、腾云驾雾的齐天大圣、滑稽的京剧丑角脸……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崔勇锐将这门艺术带到了考古博物馆里,现场展示了面塑的制作过程,为到馆的朋友们带来了亲切的非遗体验。在非遗技艺传承人的指导下,市民们热情高涨,纷纷参与其中。“今天带着闺女来到考古博物馆体验面塑,老师还帮助我们一起捏了两个小龙娃娃,可给她高兴坏了。”一位闫姓郑州市民说道。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在春节期间举办的各项非遗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据悉,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还将推出制作木版年画、龙灯耀龙年、DIY新年挂饰等活动,欢迎广大郑州市民和游客们到馆参与体验。

(作者:左丽慧 实习生 丁锦 文/图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