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平顶山湛河区:成为市民“微度假”热门地
平顶山湛河区:成为市民“微度假”热门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10/10 9:31:56 来源: 点击次数:

        金秋十月,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广袤的田野里,稻田染金,“丰”景如画。2023年10月5日,平顶山市青儿舞蹈队10多名队员穿着演出服,在稻田里拍视频。
        “湛河区的乡村离市区不远,风景优美,空气也很清新。我们经常来这熟悉的‘老地方’探索‘新世界’、发现新美景,寻找创作新灵感。”青儿舞蹈队负责人赵娟说。
        在曹镇乡杨西村,具有苏州园林风格的“壹亩荷香”生态休闲民宿园即将竣工,不少游客在此赏景拍照。

游客在万亩生态稻田拍摄视频 王毛生 摄

        “10月4日,我在齐务、谢庄和白龟湖大坝玩了一整天,中午在农家院吃了野生鱼和蟠桃园里散养的柴鸡,玩得开心、吃得舒心,所以10月5日又来了。”家住市区西市场附近的刘亚飞说,以前,国庆长假他们一家四口都是去外地的风景名胜区游玩,2023年假期天气不好,带着孩子外出不方便,就“跟风”来到湛河区,没想到家门口也这么有意思。
        市民热衷于到湛河区“微度假”的原因在于,自2020年以来,湛河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秉承生态优先发展理念,聚焦“一部四沿五旁”(即城乡接合部,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国省干道和农村县乡道沿线、河道沿线以及宅旁、村旁、田旁、路旁、水旁)三大区域,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按照“一村(社区)一品、一村(社区)一景、一村(社区)一韵”的发展思路,科学治水护水,优化水生态,做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文章,利用河、沟、渠和废弃坑塘建起水系景观30余处,发展“水美经济”;利用街边空地、老旧庭院建起小游园和文化活动广场120余个;通过挖掘红色元素、文旅资源,修复名人故居1处,修建革命英雄纪念场馆两处,建造村史馆、党史馆70余处;整合30余家果园、苗圃、农家院和生态农业种植园,打造宜游、宜乐、宜购、宜餐乡村文商旅综合体;打造苗张路、顺坝路沿线乡村振兴示范带,绘就了清水长流、产业兴旺、润泽八方的生态富民新画卷。
        完善的路网结构和路路有景,也是湛河区“微旅游”成气候的关键因素。2020年以来,该区先后打通了和顺路东延、轻工路东延、新华路南延等20余条“断头路”,投资3.21亿元新建改建79公里的农村公路,并沿路植绿造景;对黄河路、平桐路、开源路南段等道路进行提档升级,打造出景观带60余公里300余万平方米,在路口和节点处修建口袋公园、街头游园、公路驿站80余处,形成了村村相通、道路成网、景点相连的旅游交通新格局。
        “一个区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得好不好,文化品位高不高,当地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爱民说,整合周边生产、生活、生态资源,优化旅游服务环境,突出“微旅游、慢生活”主题,打造“家门口的好去处”,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激活并发挥当地居民的“微旅游”效应,让游客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一直是湛河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作者:孙聪利 王毛生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