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林州市西街学校依托校本资源,开展红旗渠精神教育,通过开设版画特色课程、开辟红旗渠版画长廊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大家在“学、思、刻、悟”中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
在红旗渠精神哺育下长大的林州青年一代,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围绕这一问题,市西街学校依托校本资源,成立红旗渠版画工作坊。版画工作坊是由原来的美术兴趣小组演变而来,学生们在工作坊内学习木刻版画技巧和草图设计,并通过收集红旗渠素材,深入了解修建红旗渠的奋斗历程。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也接受精神的洗礼。
“我们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打造了刻版画特色课程,将红旗渠精神、太行山美景融入到版画中,把林州文化与民间美术的精髓根植学生心中,让学生体会到家乡之美,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为林州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林州市西街学校美术教师葛晓亮说。
“在刻版画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刻到手,但这也让我体会到了修红旗渠时的艰苦。他们磨破了多少手套、苦干了多少春秋,才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修建了红旗渠。刻版画很苦,但再苦也没有民工们修红旗渠苦。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继续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在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林州市西街学校学生申雨薇说。
刀笔稳健赋神韵,红旗渠精神有传人。学生们运用刻刀,通过手腕发力,经过刻、切、铲、凿、划,在木板上再现修渠时的真实情景。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红旗渠十大工程》《林州五部曲》等系列版画作品。刻在木板上的是红旗渠工程,印在心里的是红旗渠精神。孩子们决心要当好红旗渠精神传承人,用刻刀再现红旗渠修渠史,把最美奋斗者的故事刻出来给大家看。
“我是从五年级开始学雕刻的,一直到现在。一到延时课,我就会来这里刻。放学后我也常常把版画带到家里接着刻。我想把红旗渠的故事刻到画里、收到书里,让更多的小朋友们知道林州有条‘人工天河’红旗渠。”林州市西街学校学生申淑贤说。
“在《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一书中,我雕刻的《马有金砌渠》和《通水典礼》被收录书中,回想当时人们修渠的经历,我十分佩服先辈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林州市西街学校学生李欣儒说。
市西街学校依托版画开展红旗渠精神教育,开辟了红旗渠版画长廊,引导更多青少年学生将红旗渠精神融入艺术创作,感悟红色文化的精神与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我们把红旗渠精神传承弘扬作为‘第一课程’,成立了红旗渠版画工作坊。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个学生在这里学习,作品以乡土文化和红旗渠为主题,创作出300余幅版画作品,其中关于红旗渠的近200幅,有红旗渠十大工程、十个修渠英雄,一百多位修渠人、五十多个修渠故事等,在木板上用刻刀再现红旗渠修渠史,把最美奋斗者的故事刻给大家看,让更多的青少年知道我们林州有条‘人工天河’红旗渠。”林州市西街学校校长王浩良说。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