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俺们工坊的‘女红’产品,能让京城市民爱不释手。”2023年3月13日,阳光明媚春风暖,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大冯营镇周庄村女子工坊院内笑声朗朗,刚刚在北京参加完“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展”的工坊负责人杜元敏一边和“绣娘”们穿针引线制作香包,一边给大家伙儿打气,“撸起袖子加油干,咱周庄的‘女红’产品肯定会越来越火。”
穿针引线绣荷包 申鸿皓 摄
就在2023年的3月2日至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举办,代表全国2500余家非遗工坊的66家“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在京展出,作为南阳市唯一入选项目,周庄女子工坊的女红产品在“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展”上受到青睐,这让杜元敏和周庄人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底气越来越足。
周庄村是著名散文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同宾的故乡。近年来,周庄村民提出了“文化周庄不是梦”的行动口号,通过弘扬传统农耕、民俗、非遗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实现乡村振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周庄村陆续建起了文化大院,成立妇女协会,创非遗工坊,开乡创小院,办农民文化节,建乡村专业合作社、注册“兰馨”和“文化周庄”商标、发展强村富民产业……在文化的熏陶渲染下,曾经萧索沉寂的偏僻小村,开始慢慢“靓”了起来、“活”了起来,并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南阳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南阳市十大文明村镇”等荣誉,中央电视台《乡土》《焦点访谈》栏目也慕名而来,到村里录制节目并播出,周庄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越来越高。
传统技艺吸引游人驻足 申鸿皓 摄
文化兴,产业旺。周庄女子工坊自2015年8月开始酝酿成立,南阳师院美术系教授田晓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氏香包传承人芦爱玲亲自到村里为妇女们培训,让大家不但学会了绘画、剪纸、扎染等基础手艺,还结合中原周庄文化传统,挖掘出线帖、香囊、虎头靴、婴儿肚兜等传统手工艺,并利用电商平台,以旅游伴手礼、活动纪念品等远销省内外,有力地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传统非遗,创新出彩,文化周庄女红产品越来越靓。2018年7月,经过三年摸索运营、积累下丰富经验和人脉的周庄女子工坊在社旗县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当年被河南省妇联、河南省扶贫办确定为“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2019年南阳世界月季洲际大会上,周庄香包被作为大会指定产品,通过电商、熟人、老乡多种渠道,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世界,工坊又适时推出“爱心防疫香囊”,不仅畅销国内,还被大使馆工作人员带往埃及、英国等地,走出国门,飘香世界;2021年,工坊还设计制作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香包,远销井冈山等红色基地……
专心致志干绣活 申鸿皓 摄
“文化夯实发展底气,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周庄村党支部书记周江涛介绍,要依托国家对“三农”的利好政策,借助入选“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大好契机,全力打造以女子工坊为代表的酒坊、木工坊、醋坊、酱菜坊、粉坊、粗布坊等非遗系列“十二工坊”,发展以古法、手工体验、康养休闲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让乡村越来越美,集体越来越强,群众越来越富,让“文化周庄不是梦”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为现实。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