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我来啦!
我看是谁在等我呢
是不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呀
答应过大家周五更新鸡公山文化
我没有食言哦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鸡公山近代建筑文化
跟着我,走进风雨百年的鸡公山吧
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鸡公山建筑的崛起。话不多说,走吧
崛起(1902~1907)(一)社会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放五口通商,外国商团和传教势力浸人沿海。亚罗战争后,汉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西人相继在汉口设立租界,广建教堂,不同国籍的教士,美、德、英、法、挪威、瑞典等10余个教派各成体系,争夺势力范围。鸡公山地处豫鄂交界,汉口的形势发展对鸡公山产生直接影响。加之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各列强国家汹如潮水争向内陆渗透,以传教为名,维护他们的在华特权。1898年美传教势力进入信阳,开始设堂传教。不久,鸡公山开始兴修别墅,一举成为闻名遐迩的避暑胜地。此山的崛起,与交通、气候、地理位置等有密切的关系,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条:
1.交通条件得到改善。1897年下半年芦汉铁路开建,1906年全线通车,信阳境内设明港、长台关、信阳、柳林、新店5站。1902年10月信阳至孝感段通车,途经鸡公山。1912年增设李新店、三官庙、彭家湾、东双河、李家寨、武胜关6处会让站。芦汉铁路的开通,大大改善了鸡公山的交通条件。修建别墅所需材料,源源不断地从武汉运来,加快了别墅群落的形成。
2.武汉开埠。自汉口辟为通商口岸至20世纪初,前后半个世纪,各列强国家的大商巨贾麋集于此,开银行、洋行,开展各种商业和金融活动,成为内陆最活跃的城市。为其扩张服务的宗教势力发展迅猛,设立圣教书局,开展文字布道,向四周辐射,传播西方神学文化。武汉的教士和商人在鸡公山建别墅最多,是南岗、北岗别墅的主要投建者。
3.气候。长江中游属内陆性气候,武汉素为中国四大“火炉”之一,夏季酷热难忍,有“三伏炎蒸人欲死”的感受。鄂北豫南一带的教士商贾,难耐暑气烘烤,四处寻觅清凉世界。加之芦汉铁路通车,来往便捷,经踏勘认定,鸡公山风景优美,适宜避暑。从此开始展露头角。
本期的“走进鸡公山之鸡公山近代建筑”就分享到这里啦~
下周五我们将分享
“走进鸡公山之鸡公山近代建筑”——崛起过程
敬请期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