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游记 | 地平线之下的生态智慧
游记 | 地平线之下的生态智慧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1/8/24 16:48:05 来源:陕州地坑院景区 点击次数:

      从郑州乘坐高铁一路向西,平原很快就被甩在身后,驶过一个个涵洞,眼前莽莽黄土或隆起一丘山塬,或裂成一道丘壑,开始有点陕地高原的意味了。青山绿水、春花秋月是一种美,但我更喜欢这种贫瘠大地上的风景,带着一种直率与坚韧,讲述着这片土地上顽强的生命故事。
      黄土高原上的特殊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塑造了其独特的景观,地处河南西部三门峡陕州区的下沉式窑洞,被称为“地坑院”,也被称为“地平线下的村落”。

      当今时代很多聚落面临着“千城一面”的危机,越来越多的聚落追求建造速度,盲目复制其他村落建造模式,却忽略了最原真的特色,因此类似地坑院这种传统聚落更显珍贵。虽然传统民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逐渐被淘汰,但其在科学技术低下的时代被建造出来,所蕴含的传统智慧是其最宝贵的文化传承价值。
      初进入地坑院,第一感觉很像北京四合院的形制,正方形天井居中,四边再挖出各个窑洞,分为主窑、客窑、厨窑、牲口窑、茅厕、门洞窑等不同功能的房间。面对这种就地取材、与自然融合如此紧密的建筑,不得不让人感慨古人的智慧。

      门窗一般是村民采伐当地的林木所做,内部墙壁和窑顶主要以原生土与麦秸混合的泥抹面,墙面上会贴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剪纸作为装饰。外人从地面根本看不到村庄,但在地平线之下,却隐藏着无数个冬暖夏凉、四季宜居的村落。可以想象,在秦晋崤之战兵马厮杀之时,地坑院的老百姓偏安于一隅,过着“不知有汉”的生活。

      在地坑院的一角,有一个坡道通向房顶,坡道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坡度稍陡的直上直下形,也有坡度稍缓的螺旋形等,但坡道上都有小小的台阶,在方便农作车上下的同时增加了防滑的功能。顺着坡道向上走,视野瞬间开阔起来,立于地面向下看,地坑院的院落结构也更加清晰。

      在每家最初建造地坑院的时候,会找当地风水先生看看,挖窑会依据五行八卦图来,但更多关注的是背山牢靠与否,距离水源地远近以及光照等因素,其实也更加体现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古人生态智慧。
       所谓“唯有树木不见村,风吹炊烟缭绕飞”,每个地坑院的天井基本都有枝丫伸出,人们一般会选择寓意较好的石榴树、梨树、桃树、桐树等栽种,石榴树寓意多子多福、梨树寓意吉利、桃树寓意长寿。夏季,树荫遮挡了一部分阳光,使房屋和庭院掩映于婆娑树影之中;秋冬季节,树叶落去,冬日暖阳透过枝隙又能照射到房屋内,使得地坑院可以有冬暖夏凉的小气候。

      其实,走在建造地坑院的塬上,最让我有疑惑的是,虽然陕州气候干燥少雨,但偶尔也会出现大雨天气,那处于地下的院子如何做到防水呢?低头看到了屋顶房檐上的拦马墙,在通往坑底的通道四周同样也有这样的拦马墙。老乡介绍说,拦马墙一是防止雨水灌入院内,保护院子没有过多积水;二是防止地面劳作、活动的人们和儿童坠落院内发生意外;三是也起到了房屋的装饰作用。

      在相对于南方比较缺水的黄土高原,地坑院的吃水也是一大问题,在防止窑洞进水的同时,如何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也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我四处溜达着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向下看向院内,我发现每个天井的东南角都有一口井,既可储水,又可净化雨水进行生活补给。地上拦马墙外围的地面坡度也很有讲究,从拦马墙向四周形成向下的趋势,且紧接着形成一圈细细的排水沟用来收集雨水。这一套“地上排水,地下收集”的系统,让我对古代先人的智慧再次心生敬意。
      站在地面层,望向远处,看莽莽黄土山塬,当地居民用其智慧和诚朴的心态守护着这片土地。与自然的相处似乎是一个轮回,从最初原始社会人类顺应自然,到农耕社会人类开始使用工具,但依然崇敬自然,到工业社会人类妄图控制自然,再到现代社会,人们发现尊重自然的法则方可行至更远,提倡低碳与生态。

      地坑院取材当地、水资源循环利用、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在现在看来,依然是非常前沿的设计理念。在未来对地坑院的更新改造过程中也希望能保持地坑院这些“灵魂”所在,思考其更加宽阔的传承道路,而不是沦为文化标本,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太阳渐渐落下,少了些许阳光照在身上的暖意,许多地坑院里升起了袅袅炊烟,村口桐树边的老人缓缓站起,也准备回家做晚饭。我想,当我一头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我也会拉上我的老伴站在坑院屋顶,看夕阳一点点消失在塬下,过起“无论魏晋”的日子。

(作者:河南思客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