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南阳,美在西峡。其美若何?不亲历一番,是很难体会其中三昧的。
金秋时节,西峡县鹳河大道两岸杨柳依依,成群的鹳鸟或栖息林间,或翩翩起舞;往远处望去,鹳河上彩虹桥“长虹卧波”,桥下澄江如练,岸边的景观灯千姿百态,连空气中都有甜甜的味道。
西峡生态到底优良到什么程度?陪同采访的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说,西峡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涵养区,森林覆盖率76.8%,出境水质达标率100%。
这样一座会“呼吸”的生态之城,发展动力也十分强劲: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十佳”“十强”“十快”;多个“西峡制造”左右国内市场行情,多项“核心技术”成为业内“国家标准”;在南阳市综合考评中,更是多年稳居第一。
一座美丽如画的宜居山城,在留得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工业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造就了金山银山,奥妙何在?西峡县县长周华锋答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西峡以生态为本,变现为发展资本,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生态农业富民强县
进入西峡县,沿312国道一路西行,映入眼帘的是绵延数十公里的猕猴桃长廊。正值收获的季节,一行行、一排排的猕猴桃果树长势正旺,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
在猕猴桃核心生产区域五里桥镇黄狮村的果园里,种植能手岳建伟正忙着摘果子。“一亩果子就净赚一万多元,一年十几万元稳稳当当。”岳建伟扳着指头说,“楼房盖了,准备再换辆好车,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世界猕猴桃看中国,中国猕猴桃看西峡。
请看一组数据:西峡县野生猕猴桃资源分布面积40余万亩,年产量1000万公斤,居全国县级首位。截至2017年,该县猕猴桃人工种植面积达12.5万亩,综合社会效益达到20亿元,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县级前列,产业链上的从业者超过10万人。
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条件,西峡是公认的猕猴桃最佳生产区。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峡县审时度势,把猕猴桃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来大力培育,着力把猕猴桃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目前全县已获得绿色认证基地3万亩,有机认证和认证转换期基地3000亩。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