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年以前,李公涛先生建立中国翰园的初衷,也是源于开封这种自古就弥漫着墨香之气,源于他自幼就对书法所怀有的特殊情感:“我从小就充满了对书法艺术的向往,因为那里是一片净土,是我膜拜的圣洁的天堂。”所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封日报》开展重建历史名城、发展旅游事业的讨论的时候,李公涛心中埋藏多年的梦想也被重新点燃,萌生出一种想法:把当今政界要人、书法名家的优秀的书法笔迹收集起来,刻成石碑,立于园中,既弥补了自己的缺憾,又能把现代书法精粹流传后世,也为历史名城增辉添景。

之后他用“只许投入,不许索取、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直至碑林建成无偿交给国家为止”的家训,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最大的民办碑林”。他用“碑林有了收入,李家子子孙孙不能从碑林牟取一分钱利益”的家训,感染了社会各界的每一个人,也成了人们眼中“当代文化愚公”。

如今李公涛先生已经去世两年了,他的声息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是他用尽毕生心血建起的中国翰园碑林却岿然不动,他一生奉献社会的不止是座园林,更是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我们看着翰园碑林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沉痛缅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