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街是襄城千年古县的历史见证,曾是“南通荆襄、北达京洛”的千年古驿道,如今旧貌换新颜、重铸新辉煌,汝水红城,千年“再现”。

南北大街是襄城古城的中轴线,南起南城门,北达北寨门。包含南大街、北大街和北关街,全长五里多,也就是老襄城人常说的“五里长街”。

襄城,春秋时名“氾城”。公元前540年,楚灵王于氾之西北隅筑新城,因周襄王曾避难于此,故易名“襄城”,规模狭隘。

历史上,曾多次对其进行过扩修。清顺治六年(1649年),总镇高第驻节襄城,偕知县佟昌年重修。当时,城内有大小街道35 条,东西大街和东西拐街如两条平行线分别与南北大街、北关北街相交,形成了大、小两个十字街。主要街道以红石铺砌。清光绪年间曾事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