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面饼,折叠出30多层,包入白糖、蜂蜜、芝麻,放入火炉烘烤,从清代起,新密大隗人就用这种方式制作点心,历时百年,口味依旧。日前,记者走进供销社新密大隗丰园食品专业社,探寻大隗荷叶饼的“秘密”。
几名身着白大褂的糕点师傅正在制作荷叶饼,负责人李海军告诉记者,之所以得名荷叶饼,是制作过程中面皮的折叠形状似荷叶,其外形酷似含苞待放、洁白无瑕的荷花。清朝时期,大隗镇一位糕点师傅模仿皇宫糕点的做法,据说清代嘉庆末年,这位师傅对自己的模仿并不满意,可没想到拿到集市上很受欢迎,由此成名。
刚出炉的荷叶饼是新密人的传统美味。食之香甜可口,油而不腻,稀而不淌。现新密荷叶饼年产量达20万斤,远销北京、山西、河北、湖北、山东等地。
民国初年,大隗镇吕斋在该镇开办松兰斋京广杂货店,挖掘传统技艺做起荷叶饼,一时生意兴隆。后来大隗镇西街绅士朱子明开办蕙兰斋杂货店,不惜重金聘请名师黄子贞等人与松兰斋竞争。这些名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艺更为精细,从熬制原料到包馅成饼、进炉烘烤,每道工序都严格掌握标准,使大隗荷叶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大隗造纸业历史悠久,声誉远扬。当时外地到大隗购纸的客商,总要以大隗荷叶饼大饱口福,走时还要带回去馈赠亲朋好友,荷叶饼也随之声名远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隗荷叶饼走上了规模发展之路,形成以大隗镇供销社为主导,其他个体生产为辅助的一项产业优势。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