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中原群英 >> 正文
李海景:信访干部的楷模
http://www.hnta.cn 2010-2-22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

  百姓诉求大如天,这是海景的座右铭

  个性温良的李海景,1995年6月从南阳市教育学院调入市信访局。

  信访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天天听到的是骂声、哭声、埋怨声,更有做不尽的琐事、难事、烦心事。然而,李海景却一干就是十几年!

  记者在李海景笔记本的扉页上看到了这样一行字: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诉求大如天。

  李海景最初接手的几个案子,一个比一个棘手。

  唐河县苍台镇的丁春显,1993年因乡、村干部在土地和选举上存在问题,不断上访,成了人见人怕的“难缠户”。

  见到李海景时,丁春显并未把这个新手放在眼里。

  让座,倒水,看材料。李海景一开口,就让老丁心里暖了三分:“大爷,我也是农村人,知道咱农村的事儿。我看你不像是个不讲理的人啊!”临走,嘱咐老丁注意安全。

  随后,李海景历时一年多,先后8次坐公共汽车,到140公里外的苍台镇私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最终撤换了乡村干部。

  已是乡民间调解员的丁春显,听说海景出事后,扔下农具,让儿子骑摩托车带着他狂奔140公里,哭拜在李海景的灵前。

  唐河县郭滩镇遂王行政村有种棉花的传统,可当时政府推行栽桑养蚕,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党员代表李明山向上级反映,遭错误关押。

  李明山说,那几年,他几乎天天都去信访局,心中充满怨恨,说话很冲。可想不到的是,接访他的李海景,让座,倒水,倾听,从不与他争吵。

  在李海景的建议下,市里专门成立了联合调查组,查清了事实,还李明山一个清白。郭滩近万亩土地重新种上了棉花。当年,郭滩挽回经济损失500万元!

  李海景说:“老百姓一定是走投无路了,才背井离乡来找咱,那是信任!如果再不处理,等于把人家逼上了绝路,咱也失去了民心!”正是怀有这样的爱民情怀,两起当时南阳最棘手的上访案,被李海景成功化解。

  “李海景替老百姓办事,心里有咱!”一时间,一些上访户一来信访局,点名要找李海景。

  镇平县77岁的王银生,为早年生产队少给的工分,身背干粮,上访10年。李海景3次前往县、乡、村,为老汉讨回了应得的份额!

  南阳市酒精厂退休职工郭亦容,因子女工作问题,从1999年开始,天天去信访局。李海景在郭家、市国资委、酒精厂之间往返数十次,最终为其子女安排了工作!

  还有唐河的赵云亭,早年被单位错误开除。李海景跑断了腿,终为老人讨得了岗位补偿……

  “海景帮俺办的事,比那些大官都多,为啥?他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啊!”丁春显感叹。

  处理来信来访10年,李海景共接待群众上万人,受理群众来信两万件,协调办理信访案件5012起! 
作者:阙爱民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