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发展全域旅游 走好转型之路
http://www.hnta.cn 2019/3/2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千年古县”沁阳市,素有“覃怀古郡、河朔名邦、乐圣之乡”美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秀丽。在全域旅游创建战役中,沁阳该如何发力?
据了解,近年来,沁阳市充分研判全国旅游发展形势,思想上破旧立新,工作上积极探索,通过科学顶层谋划、突出龙头带动、注重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全域旅游创建。
找准路径 在“谋”上绘蓝图
全域旅游咋发展?沁阳市谋划构建了“一核、两城、四区、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一核”即以中心城区建设为核心;“两城”即打造城西现代化产业新城、城东规划建设怀府古城;“四区”即开发打造神农山风景名胜区、二仙庙道教文化旅游区、丹河峡谷山水养生旅游区和黄花岭生态旅游度假区;“多点”即在全县域、多点位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乡村、特色农业观光园、户外休闲度假基地等。
目前,该市已完成《沁阳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初稿设计,制作了《全域旅游资源分布图》,并着力建设“一城三带”旅游节点,即打造宜居宜业诗乐怀府城区、南太行山水景观带、沁河休闲健身养生带、沿尚伏线农业体验观光带,突显“干净整洁+通畅便捷+生态自然”的沁阳全域旅游新优势。
龙头带动 在“特”上求突破
沁阳市突出神农山景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在特色发展上求突破、增效益。
一是提升基础设施。投资3200余万元实施了神农山一索改造、云阳寺扩建、仿木游步道和护栏标牌修建等基础设施项目。
二是落地二次消费项目。谋划建设14个景区内互动体验项目,其中5D悬空玻璃吊桥、玻璃滑道等体验项目已建成投运,深受游客青睐。
三是建设智慧景区。投入380余万元打造智慧景区,新增智能监控点130余处,实现了关键部位监控和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启用神农山大数据中心和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改建智慧旅游厕所2座,智慧射箭馆、智慧树等项目深受游客好评。2018年,神农山景区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一钻级智慧景区、河南省景区智慧旅游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并建成全省首个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
融合创新 在“做”上见成效
发展全域旅游,贵在融合、创新。沁阳市通过“旅游+城建”“旅游+水系”“旅游+交通”“旅游+康养”“旅游+乡村”等融合,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一是“旅游+城建”融合。在投资2.4亿元总干河城区段改造(一期)项目建成的基础上,打造了李商隐诗词公园;在文化艺术中心基础上建成了朱载堉音乐广场,在城区形成了北有朱载堉音乐广场、南有李商隐诗词公园的“诗乐沁阳”大格局。2019年春节前后,该市立足实际,完成了怀府路美化亮化、立面改造工程,目前正在推进河内路整体提升;投资1.2亿元的城东怀商文化苑一期项目正在有序实施,该项目将再现怀府古城风貌。与此同时,城市会客厅、神农山酒店、中州酒店等项目建设也在快速推进,该市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将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旅游+水系”融合。着力打造沿沁河堤生态游步道体系,在南北大堤共计修建32公里旅游道路,配套建设3至4处停车、服务、观景点,满足市民健身、骑行、休闲观光等需求;选址建设省级湿地公园项目,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旅游+交通”融合。以“四好农村路”为基础,重点打造了沁济路、紫黄路、常付路等环线旅游绿道,并配套建成了多个路边公园和交通驿站港湾,实现了快达慢游的旅游交通体验。
四是“旅游+康养”融合。依托二仙庙景区“上清祖庭”修缮复建、湖上木屋项目等,打造道教养生文化产业园,叫响道教养生品牌。
五是“旅游+乡村”融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打造了盆窑黑陶小镇、东义合神农牡丹园。目前,盆窑黑陶小镇已投资500余万元,建成门牌楼2座、体验窑洞7座及黑陶展厅,环线道路拓宽、平整正在加快推进;神农牡丹园已具规模,接待能力逐年提升。依托丹河峡谷推进九渡和山路平村旅游扶贫项目,打造古村落民宿休闲基地。推进柏香镇“柏里香源”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鲜花音乐小镇。同时,加快沁南片区各乡镇旅游节点打造,承接济源、温县旅游产业优势。
记者了解到,为打赢全域旅游创建这场战役,下一步,沁阳市将把全域旅游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新路子,坚持“景城互动、景城一体”的全域旅游创建目标,重点推进神农山湿地公园、李商隐诗词公园、怀商文化苑一期、山前调蓄湖、二仙庙文化产业园、沁阳市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项目,力促旅游业与城建、农业、交通、生态等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生态宜居家园,为沁阳再铸辉煌增砖添瓦。
据了解,近年来,沁阳市充分研判全国旅游发展形势,思想上破旧立新,工作上积极探索,通过科学顶层谋划、突出龙头带动、注重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全域旅游创建。
找准路径 在“谋”上绘蓝图
全域旅游咋发展?沁阳市谋划构建了“一核、两城、四区、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一核”即以中心城区建设为核心;“两城”即打造城西现代化产业新城、城东规划建设怀府古城;“四区”即开发打造神农山风景名胜区、二仙庙道教文化旅游区、丹河峡谷山水养生旅游区和黄花岭生态旅游度假区;“多点”即在全县域、多点位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乡村、特色农业观光园、户外休闲度假基地等。
目前,该市已完成《沁阳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初稿设计,制作了《全域旅游资源分布图》,并着力建设“一城三带”旅游节点,即打造宜居宜业诗乐怀府城区、南太行山水景观带、沁河休闲健身养生带、沿尚伏线农业体验观光带,突显“干净整洁+通畅便捷+生态自然”的沁阳全域旅游新优势。
龙头带动 在“特”上求突破
沁阳市突出神农山景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在特色发展上求突破、增效益。
一是提升基础设施。投资3200余万元实施了神农山一索改造、云阳寺扩建、仿木游步道和护栏标牌修建等基础设施项目。
二是落地二次消费项目。谋划建设14个景区内互动体验项目,其中5D悬空玻璃吊桥、玻璃滑道等体验项目已建成投运,深受游客青睐。
三是建设智慧景区。投入380余万元打造智慧景区,新增智能监控点130余处,实现了关键部位监控和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启用神农山大数据中心和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改建智慧旅游厕所2座,智慧射箭馆、智慧树等项目深受游客好评。2018年,神农山景区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一钻级智慧景区、河南省景区智慧旅游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并建成全省首个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
融合创新 在“做”上见成效
发展全域旅游,贵在融合、创新。沁阳市通过“旅游+城建”“旅游+水系”“旅游+交通”“旅游+康养”“旅游+乡村”等融合,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一是“旅游+城建”融合。在投资2.4亿元总干河城区段改造(一期)项目建成的基础上,打造了李商隐诗词公园;在文化艺术中心基础上建成了朱载堉音乐广场,在城区形成了北有朱载堉音乐广场、南有李商隐诗词公园的“诗乐沁阳”大格局。2019年春节前后,该市立足实际,完成了怀府路美化亮化、立面改造工程,目前正在推进河内路整体提升;投资1.2亿元的城东怀商文化苑一期项目正在有序实施,该项目将再现怀府古城风貌。与此同时,城市会客厅、神农山酒店、中州酒店等项目建设也在快速推进,该市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将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旅游+水系”融合。着力打造沿沁河堤生态游步道体系,在南北大堤共计修建32公里旅游道路,配套建设3至4处停车、服务、观景点,满足市民健身、骑行、休闲观光等需求;选址建设省级湿地公园项目,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旅游+交通”融合。以“四好农村路”为基础,重点打造了沁济路、紫黄路、常付路等环线旅游绿道,并配套建成了多个路边公园和交通驿站港湾,实现了快达慢游的旅游交通体验。
四是“旅游+康养”融合。依托二仙庙景区“上清祖庭”修缮复建、湖上木屋项目等,打造道教养生文化产业园,叫响道教养生品牌。
五是“旅游+乡村”融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打造了盆窑黑陶小镇、东义合神农牡丹园。目前,盆窑黑陶小镇已投资500余万元,建成门牌楼2座、体验窑洞7座及黑陶展厅,环线道路拓宽、平整正在加快推进;神农牡丹园已具规模,接待能力逐年提升。依托丹河峡谷推进九渡和山路平村旅游扶贫项目,打造古村落民宿休闲基地。推进柏香镇“柏里香源”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鲜花音乐小镇。同时,加快沁南片区各乡镇旅游节点打造,承接济源、温县旅游产业优势。
记者了解到,为打赢全域旅游创建这场战役,下一步,沁阳市将把全域旅游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新路子,坚持“景城互动、景城一体”的全域旅游创建目标,重点推进神农山湿地公园、李商隐诗词公园、怀商文化苑一期、山前调蓄湖、二仙庙文化产业园、沁阳市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项目,力促旅游业与城建、农业、交通、生态等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生态宜居家园,为沁阳再铸辉煌增砖添瓦。
作者:
(责任编辑:舒湘苑)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温县:振家风、立村风、正民风 2019/3/22 8:35:11
- 修武:美学经济引领 擘画全域旅游蓝图 2019/3/22 8:33:38
- 温县特色小镇太极镇顶层设计及景区规划设计汇报会召开 2019/3/22 8:29:26
- 博爱:狠抓全域旅游创建,为转型发展作支撑 2019/3/22 8:24:12
- 武陟县文广旅局开展“快乐星期天”活动 2019/3/18 15:25:41
网友评论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