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明:用“重渡沟现象”奠基“栾川模式”
http://www.hnta.cn 2015/6/30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
他调离了重渡沟,但心中依然牵挂着这里的发展;当年跟随他参与重渡沟开发的员工,如今大多成了旅游业行家;重渡沟的成功开发,不但富裕了一方百姓,也为栾川县的旅游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开启了大幕、奠定了基础,被人们称为“重渡沟现象”……
如今,置身于“全景栾川”之中的栾川人,脑海中时常会浮现出马海明当年的模样。2000年8月,马海明被任命为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从此,他离开了工作4年的重渡沟,离开了工作20多年的家乡潭头镇。
这时的重渡沟林茂草丰,翠竹掩映,碧水环绕,鸭鹅成群,俨然成为北国水乡。人们纷纷从全省各地拥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地方来到重渡沟参观考察,学习成功经验。
重渡沟的成功,让栾川人知道了什么是旅游,知道了如何开发旅游,也让人们记住了马海明。
“我在这上面只不过是比别人想得早、干得早,想得多、干得多……”马海明在《情系重渡沟》中说,重渡沟的开发是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其开发实践应该是有启迪作用的,能让后来者少走一些弯路。
后来,人们每每说到马海明,就称他是重渡沟的“拓荒者”、重渡村致富的“领路人”。对此,他写道:“我虽没有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但我觉得还是尽到了赤子之心,没有愧对山山水水,没有愧对父老乡亲……”
“马海明就是我们的‘校长’”
4年时间,马海明为开发重渡沟的山山水水呕心沥血,也为栾川县旅游人才的培养立下汗马功劳。“马海明是我的好领导,也是我的人生导师。”重渡沟风景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海峰这样说。1999年,刘海峰从学校毕业,马海明托人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到重渡沟景区工作,原因只有一个——刘海峰学的是旅游专业。
听说一个主抓旅游的副镇长看中自己,刘海峰兴冲冲地赶去见面,没想到却大失所望。“这明明就是一个农民嘛,哪里像是一个干部?旅游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产业,这个人能干好吗?”刘海峰说,他当时对马海明的能力和重渡沟的发展前景都持怀疑态度。
后来,刘海峰听说了马海明开发重渡沟前期经历的种种困难,又跟随他到处宣传推介重渡沟,他的看法发生了改变——马海明是一个务实能干的旅游“土专家”。从这个“土专家”身上,刘海峰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经过历练后成长为景区副总经理,如今更是成为全国有名的乡村旅游专家,经常到全国各地“传经送宝”。
在马海明的培养下成长为旅游专家的不止刘海峰一人。任献国,当年潭头镇城建所的副所长、临时工,后来成为重渡沟风景区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如今已是省内外多家旅游开发公司的经理或顾问;李小伟,同样是当年潭头镇城建所的临时工,如今已是洛阳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的副总经理。
“我们都是重渡沟这所旅游‘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学生,马海明就是我们的‘校长’。”任献国说。 马海明让广大群众依靠乡村旅游的带动脱贫致富,进而拓宽农村经济转型之路的做法,被专家学者称之为“重渡沟现象”。
“重渡沟现象”的出现,让重渡沟成为“栾川模式”的发祥地。2004年,重渡沟风景区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之后,栾川这个伏牛山区腹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县,创造了以“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栾川模式”,成为全国贫困山区依靠旅游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
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孙小峰说,重渡沟旅游改变了栾川旅游发展的格局,实现了旅游和农民脱贫的有机融合,突破了“逢景区开发必搬迁群众”的模式,短短几年带动了养子沟、寨沟等景区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
2012年10月26日,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中国旅游报社、省委政研室、河南省旅游局、洛阳市政府主办,市旅游局和栾川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栾川模式”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参加论坛的业界人士一致认为,“栾川模式”经过持续探索、创新、提升,实现了由原来的“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向“旅游引领、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全景栾川”的提升和跨越。
至此,“栾川模式”真正叫响全国。栾川县成为全国首批17个旅游强县之一,A级旅游景区数量位居全国县级第一。
马海明,当年抱着一颗赤子之心、付出满腔心血的旅游“拓荒者”,地下有知,当含笑九泉!
如今,置身于“全景栾川”之中的栾川人,脑海中时常会浮现出马海明当年的模样。2000年8月,马海明被任命为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从此,他离开了工作4年的重渡沟,离开了工作20多年的家乡潭头镇。
这时的重渡沟林茂草丰,翠竹掩映,碧水环绕,鸭鹅成群,俨然成为北国水乡。人们纷纷从全省各地拥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地方来到重渡沟参观考察,学习成功经验。
重渡沟的成功,让栾川人知道了什么是旅游,知道了如何开发旅游,也让人们记住了马海明。
“我在这上面只不过是比别人想得早、干得早,想得多、干得多……”马海明在《情系重渡沟》中说,重渡沟的开发是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其开发实践应该是有启迪作用的,能让后来者少走一些弯路。
后来,人们每每说到马海明,就称他是重渡沟的“拓荒者”、重渡村致富的“领路人”。对此,他写道:“我虽没有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但我觉得还是尽到了赤子之心,没有愧对山山水水,没有愧对父老乡亲……”
“马海明就是我们的‘校长’”
4年时间,马海明为开发重渡沟的山山水水呕心沥血,也为栾川县旅游人才的培养立下汗马功劳。“马海明是我的好领导,也是我的人生导师。”重渡沟风景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海峰这样说。1999年,刘海峰从学校毕业,马海明托人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到重渡沟景区工作,原因只有一个——刘海峰学的是旅游专业。
听说一个主抓旅游的副镇长看中自己,刘海峰兴冲冲地赶去见面,没想到却大失所望。“这明明就是一个农民嘛,哪里像是一个干部?旅游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产业,这个人能干好吗?”刘海峰说,他当时对马海明的能力和重渡沟的发展前景都持怀疑态度。
后来,刘海峰听说了马海明开发重渡沟前期经历的种种困难,又跟随他到处宣传推介重渡沟,他的看法发生了改变——马海明是一个务实能干的旅游“土专家”。从这个“土专家”身上,刘海峰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经过历练后成长为景区副总经理,如今更是成为全国有名的乡村旅游专家,经常到全国各地“传经送宝”。
在马海明的培养下成长为旅游专家的不止刘海峰一人。任献国,当年潭头镇城建所的副所长、临时工,后来成为重渡沟风景区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如今已是省内外多家旅游开发公司的经理或顾问;李小伟,同样是当年潭头镇城建所的临时工,如今已是洛阳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的副总经理。
“我们都是重渡沟这所旅游‘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学生,马海明就是我们的‘校长’。”任献国说。 马海明让广大群众依靠乡村旅游的带动脱贫致富,进而拓宽农村经济转型之路的做法,被专家学者称之为“重渡沟现象”。
“重渡沟现象”的出现,让重渡沟成为“栾川模式”的发祥地。2004年,重渡沟风景区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之后,栾川这个伏牛山区腹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县,创造了以“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栾川模式”,成为全国贫困山区依靠旅游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
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孙小峰说,重渡沟旅游改变了栾川旅游发展的格局,实现了旅游和农民脱贫的有机融合,突破了“逢景区开发必搬迁群众”的模式,短短几年带动了养子沟、寨沟等景区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
2012年10月26日,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中国旅游报社、省委政研室、河南省旅游局、洛阳市政府主办,市旅游局和栾川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栾川模式”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参加论坛的业界人士一致认为,“栾川模式”经过持续探索、创新、提升,实现了由原来的“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向“旅游引领、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全景栾川”的提升和跨越。
至此,“栾川模式”真正叫响全国。栾川县成为全国首批17个旅游强县之一,A级旅游景区数量位居全国县级第一。
马海明,当年抱着一颗赤子之心、付出满腔心血的旅游“拓荒者”,地下有知,当含笑九泉!
作者:李三旺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栾川县旅工委深入开展学习马海明同志活动 2015/6/24 16:46:30
- “端午”小长假新安县接待游客10万人次 2015/6/24 16:45:25
- 栾川旅游写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发展检测报告 2015/6/24 16:40:51
- 嵩县夏季旅游大营销活动全面铺开 2015/6/24 8:45:42
- “端午”小长假新安县接待近10万人 2015/6/23 9:45:11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