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务室里,张女士眼见着丈夫的脸色越来越紫,嘴巴也慢慢合上,眼睛也不会动了。“这明显是缺氧呀,我就发了疯地喊医生,他们还是告诉我这里没有医生。最后,一名正在滑雪的客人被广播喊来帮忙。这名客人是在医院工作的,她告诉我,每当她挤压心脏30次,我就对着我丈夫的嘴做一次人工呼吸,直到急救车赶到。”就这样,又是10分钟过去了,120急救车赶到了现场,急救人员抢救后就判定田先生已死亡。
张女士眼看着刚刚还好好的丈夫,不到半个小时就与她阴阳相隔,禁不住问滑雪场为什么没有急救医生。“他们回复我说,滑雪场的急救人员只能处理骨折等外伤,裹一裹,等急救车过来拉走。”张女士告诉记者,丈夫田先生患有遗传性高血压,对发病负有一定责任。但田先生做过多年海员,还有游泳救生员证,身体还是很好的。“如果当时滑雪场里有专业的急救人员,医生做的人工呼吸比我要标准多了。如果当时滑雪场里备有强心针,也许我的丈夫还能被救活。”张女士心酸地对记者说。
记者就此咨询了一名医生。据医生说:“抢救心梗等突发病病人,最重要的就在前几分钟。而且专业人员的急救效果与无相关经验的人不可相提并论。”
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莲花山滑雪场,该雪场办公室一名负责人表示,作为一个已经营5个年头的老牌滑雪场,医务室和急救人员是他们所必备的。当记者把张女士描述的事情经过重复一番后,这名负责人沉吟片刻说要详细了解情况后再回答。但直至截稿,记者仍未得到对方回复。
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了解到,目前卫生部并未发布规定,要求经营危险活动的场所必须设立急救医护人员。“但这一点非常必要,专职医务人员、急救设备和常用药品几乎是每个滑雪场都声称具备的。国家应该颁布相关法规,使之有法可依,也能迫使经营单位重视安全。毕竟人命关天啊。”记者昨天采访了几位有着资深滑雪经验的市民,大家都表达了相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