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分类宝典 >> 景区 >> 正文
书店街《千年书韵 依然故我》
http://www.hnta.cn 2014/11/2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探寻悠闲雅致的古老韵味

    细究起来,“书店街”这一名号并无千年之久。这条长不过里许,宽不足二十米的古朴街道,向上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在当时,“书店街”有另外一个名字——高头街。翻开《东京梦华》读到“高头街一带是东京城最繁华的街市,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也难怪,彼时的高头街毗邻大宋皇宫,繁盛之象不言而喻。自那时起,这条街道便已经开始经营包括书籍、字画、古玩及文房四宝在内的许多文化商品。一直到了大清乾隆年间,这条繁华不息的街道正是定名为“书店街”。直到今日,书店街上依然以书业为经营主体,纵使时代潮汐涨落历史翻滚,她的书韵古香从古至今依然故我、不曾损落。

    当七朝古都的宝贵真迹悉数沉睡于地底的时候,我们不如把回望历史的目光稍稍拢一拢,看看这旧貌换新颜的书香圣地。她活跃在沉厚历史与崭新纪元交锋的古城里,一面肃穆古朴,一面清雅生机。不过六七百米的街道收藏了多少宝贝,大概只有慢慢看、耐心寻的行家才知晓。

    在特色建筑中凭吊历史与文化

    书店街离开封鼓楼广场很近,下午和晚上是书店街最热闹的时候。尤其到了傍晚,鼓楼夜市铺满书店街街口,分食美食,游逛各式店铺,十分尽兴。

    除了“文化名街”这样一个头衔外,书店街两侧的建筑也非常惹眼,常常能够看到路过的行人与独特的建筑合影的场景。究其历史来看,街道两旁的建筑不过两大类别。一类是仿照明清样式的中国古典商埠式建筑,它们记录着开封古城曾经为政治文化交流中心的重要历史地位。这一类建筑多为木结构,黑筒瓦,翘檐斗拱,雕花隔扇门窗,二楼木栏杆阁楼,一楼开敞式店堂,令整条街道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另外一类则能看到西式建筑与东方建筑的完美合璧。这一类建筑,我们在讲述民国时期故事的影视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联排式的商埠,山墙耸立,砖木结构,临街店面,山墙上凸浮着彩色雕饰作为店铺标识。一眼望去半条街的斑斓五色,十分壮丽。这一类建筑,在中国建筑学上被定义为“近现代建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完好无缺地保留了下来,连绵排列在书店街,成为古城开封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标记。也正是因此,书店街成为一条担负着记录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街道。

    匾额楹联与寻味老字号之趣

    书店街不单因其在建筑史上的标志意义而吸引了许多热爱历史与文化的人们来访,还因其富有的匾额楹联而诱人目光。像书店街上这样随处可见或潇洒飘逸,或庄重古朴,或削瘦挺拔的牌匾,应该也是目前中国屈指可数的文苑奇观。走走停停,伫立在高悬的匾额下,仰起头思索着寥寥数个字背后的浩浩古风和艺术深意,遥想彼时古城繁华,恍如穿梭时间的两端。

    沿街两旁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书籍、字画、纸张、笔墨、乐器等列次左右。淘古书,看字画,念楹联,认牌匾,寻访老字号……这每一样兴致都洋溢着浓浓的文墨韵味。很难想象,一条繁华大街不卖金银珠宝,不卖鞋裤服饰,单单是围绕着文化用品便能熙熙攘攘上千年,依然如故。书店街因此而在时光的长河里格外珍贵。

    久远的历史慢慢沉为故事,古老的建筑依旧伫立在老地方,书店鳞次栉比不曾离去,这些细小微末的景象共同捍护着书店街这一道具有奇幻魅力的老街。她只身穿越千年,古典韵味的书墨气息未变,反而经由时空酝酿而日渐浓香。她书韵不减,依然如故,日久弥坚。

(出自最开封)
作者: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