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分类宝典 >> 景区 >> 正文
“洛阳二号”古沉船迁至回洛仓保护展示
http://www.hnta.cn 2014/12/30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

    12月29日,中国大运河“洛阳二号”古沉船被平稳安放在回洛仓遗址博物馆内。至此,洛阳发现的两艘古沉船全部顺利实施整体搬迁。
    1 历时3个多小时 抵达回洛仓
    昨日9时30分,偃师市首阳山镇义井村,鞭炮声响起,中国大运河“洛阳二号”古沉船整体搬迁开始!两台70吨级吊车升起吊臂,将装好古沉船的钢铁支架从约3米深的泥沙中吊起,放在岸上的水平台上,再缓缓地放在平板卡车上。
    在警车的护送下,平板卡车载着“洛阳二号”,小心翼翼地向距离发掘现场19.6公里的回洛仓遗址博物馆驶去。12时40分,平板卡车抵达。两台吊车吊起“洛阳二号”,平稳地将古沉船放在“水泥床”上。
与“洛阳二号”相距1米处,是几个月前搬迁至此的“洛阳一号”。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古沉船搬迁现场负责人赵俊卷说,他们将参照“洛阳一号”的保护经验,为“洛阳二号”“量身打造”一个临时性保护棚,并在棚内配备空调设备和湿度检测设备。


    2 比“洛阳一号”搬迁难度大
    赵俊卷介绍,根据“洛阳一号”旁的一条锚链,工作人员按图索骥,很快发现了位于其东南方向的“洛阳二号”古沉船。被发现时,“洛阳二号”侧翻在河道里,船长约12米,底部朝上,船舱向下扣着,船舱内部结构已损坏。因河滩水位高,“洛阳二号”深陷在泥沙里,其搬迁难度比“洛阳一号”更大。
    赵俊卷说,工作人员进行了2个多月的保护、加固工作:设置2个抽水设备,每半小时抽水一次,24小时不停工;将船内部每个有木头的地方用小钢条加固,再给整艘船的外部套上钢铁支架,并专门设置了托槽,“所做工作都是为了翻转的时候船身不受损害”。
    此外,工作人员还用高分子材料、特种纤维材料等对船体内外进行封护和加固,避免包装加固材料与船体直接接触。
    3 研究古代洛阳内河漕运的宝贵实物资料
    据考古人员推测,“洛阳二号”“洛阳一号”均属清代运输船,应该是同一次洪水造成它们翻船的。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主任赵晓军介绍,两艘古沉船是洛阳首次发现的古代沉船,其所在位置曾是隋唐大运河最重要的漕运通道,因此它们是研究古代洛阳内河漕运的宝贵实物资料。今后洛阳将在隋唐洛阳城回洛仓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建设中,专门规划设计沉船保护展示场馆,包括沉船保护修复展厅、漕运史展厅和多功能报告厅三个功能区,并使用环境综合管理系统、药剂喷淋系统、3D弧面融合大屏展示等多项先进技术,对古沉船进行后期保护、考古研究、展览等,让市民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作者:高峰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