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旅游日”,借此,各地景区纷纷推出门票半价甚至免票等优惠活动。在一些景区借旅游日大搞“促销”的背后,却印证着“景区门票价格窜涨”这个不争的事实。今年3月份国家旅游局开展“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活动,目前,已得到全国1801家景区的响应,保证3年内景区门票不涨价。这又说明,过高的门票价格已成阻碍百姓旅游的一大负担。
景区自身借由头促销,旅游部门力推“价格信得过”景区,其背后深藏的是景区发展过于依赖“门票经济”。众所周知,“吃、住、游、娱、行、购”才是旅游发展乃至景区发展的全要素,那么,在旅游转型发展的浪潮之下,景区创收应该迈过门票经济这道坎。
近些年,关乎景区门票涨价的消息此起彼伏。有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景区门票价格持续高涨,虽在短时间内能给景区乃至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收入,但从长远上看,却给游客带来了不少价格上的困惑和不满。
近日笔者走访了洛阳几家旅行社,在短线游的报价结构上看,景区门票价格超过线路报价的2/3,而旅行社为了降低线路的整体收费价格吸引游客,只好在旅行团的出行、餐饮、住宿等方面的服务上缩水,导致不少游客极为不满。
“到山西、陕西等周边的景区随便逛逛,少则上千元,其中,不少费用被景区的门票所占据,旅行社想从中获得一定的利润,也只有从出行、餐饮、住宿等方面打折扣。”游客王云云说,景区门票价格过高,而旅行社要是降低收费价格,必然会对游客的服务打折,久而久之,景区的人气也会逐渐减少。
中国旅游研究院曾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89.2%的网友认为景区门票“太贵了,门票支出已经严重影响旅游热情”。显然,景区门票价格连连上涨,对游客的出游热情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也是对老百姓旅游权利的剥夺。 旅行社人士也认为,景区门票价格过高大大影响了市民的出游热情。“门票价格高导致旅游成本增加,势必会增加游客的排斥心理,并会吓跑很多游客。”洛阳国旅国内旅游中心经理翟曼红说,当前,全国一些普通景区的门票 价格都在100元左右,有的甚至两三百元。如果一家三口出门旅游,仅一处景区的门票就要有如此高的花费,再加上交通、住宿等其他开支,让普通家庭很难承受。
价格促销背后的“门票经济”
就在今年的“旅游日”当天,全国上千家景区扎堆推出优惠政策,让许多游客直呼过瘾。但是,在旅游日当天景区大搞“促销”的背后,反映了国内大量的景区主要依赖“门票经济”创收的事实。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国内共有186家5A级景区,门票平均价格达112元,这个价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是偏高的。以张家界为例,一张通票(3天有效)的价格为248元。而同样作为自然遗产的美国黄石公园,徒步进入为每人12美元(约合人民币75元),可以在里面呆7天。相比之下,张家界的门票价格为黄石公园的3倍多。
“虽有个别景区实行免门票的政策,但综观国内大多数景区的发展,依赖‘门票经济’依然是‘重头戏’。”一些旅游行业的业内人士认为,景区的门票价格过高,也体现了当前景区依赖门票创收的无奈。首先是景区的收入之困。近年来,大批景区不断补充景区的旅游元素以及改造景区的硬件设施,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回笼资金,只有通过直接提高景区的门票价格来弥补。其次是旅游要素收入“各自为政”。目前的“吃住行游购娱”还处于“各卖各的服务,各赚各的钱”的局面,所以,即便是景区拉长旅游服务链条长,也难以形成利益“共融”。
另外,体制不活也导致了景区经营收入过于单一。目前,还有不少景区属于事业单位,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不分,在产品打造、市场开发等方面缺乏主动性,收益仍依靠门票收入。
国家旅游局开展“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表面上看是促使景区合理经营、规范经营,但从景区自身的发展上看,是激励景区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方式与手段,是让“信得过”成为景区长期发展的“金字招牌”。“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活动针对景区一票制、价格无欺诈、特殊人群优惠、预约优惠、公布价格构成、三年不涨价等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对参与创建景区限定了六条承诺条款。试想,如果一家景区的这六项承诺能在游客中形成共识,景区发展何愁人气不旺?景区如果多旅游要素发展,又何愁没有卖相呢?
事实证明,当前已有景区通过降低门票价格或者免门票来增加旅游收入。“自2002年杭州西湖实行免费开放后,南京也出现了玄武湖免费游、中山陵免费游等。从实际运转情况来看,虽然一些景区实行了免费游览,但这些城市从游客吃、住、娱、行、购等方面的收入远高于单一的门票收入。”河科大经管学院教授孙艳红分析道,其原因很简单,景区免费开放会带来更多的人气,而游客来了就要消费,削弱“门票经济”,最终带动的是“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有数据显示,从西湖开始免费开放的2002年至2009年,杭州的旅游产业增加值从114.76亿元增长到803.12亿元。快速增长的旅游收入不仅满足了西湖景区的维护费用,更带动了杭州整个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意味着,景区免费,不是“亏”了,而会赚了。
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层化,企业发展更加看重经营者的眼光和胸襟,当然,旅游业也不例外。有媒体透露,杭州西湖免费开放的几年间,因“免”字损失了2亿元,却从“吃住行游购娱”中赚来了将近8亿元,这足以说明“二次消费”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景区收入应该利用景区本身对游客的吸引力,树立‘大旅游’观念,在相关的服务产业上下功夫,通过发展配套商业服务来补足门票收入方面的损失,使景区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这才是长远发展之计。”市旅发委行管科有关负责说。
洛阳一特产专卖店总经理谭广全介绍,“吃”与“购”是旅游要素中的重头戏,因为这里面真正体现了当地旅游的特色。外地游客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看的是特色景点、吃的是特色小吃、买的是特色商品,“因此,建立旅游商品集散中心的意义巨大。”
“拿南京、杭州来说,它们之所能够很有底气地实行部分景区免费开放,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城市的特色小吃、特色商品都有个集散中心——南京夫子庙、杭州清河坊。”谭广全说,特色商品集散中心能很好地满足了外地游客“吃”“购”需求,达到了“堤内损失堤外补”的目的。
“发展旅游经济,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定要体现‘吃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购之丰富、娱之快乐’,这才是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王道’。”孙艳红说。
- 洛阳“瀍壑朱樱”景观亮相洛河畔 2015/5/27 15:59:29
- 鸡冠洞:月季花开游人醉 2015/5/26 16:25:29
- 洛阳11家景区名列“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名单 2015/5/26 16:16:36
- 鸡冠洞 月季花开游人醉 2015/5/24 17:08:00
- 这势头,咋会不火呢! 2015/5/23 17:03:51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