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陕州锣鼓书
http://www.hnta.cn 2015/3/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春节期间,湖滨区文化局在市区南山文化广场安排了十多场陕州锣鼓书表演。农历正月初八上午,当记者来到锣鼓书表演地点时,已经有不少观众在等待表演的开始。
上午10时,四位表演锣鼓书的民间艺人李转周、高保明、张守元和宁建明相互牵扯着走上舞台。一打听才知道,这四位表演者中有三位是残疾人,眼睛看不见东西,其中宁建明不但眼睛都看不见,而且还是一只手。于是,观众迫切想看到这四位特殊的艺人是如何表演陕州锣鼓书的。
锣鼓书是一种古老的戏曲艺术,主要流行于河南西部的陕县、灵宝、卢氏、洛宁和山西南部的平陆、芮城、夏县一带,这些县市历史上归陕州所辖,所以人们把这一区域的曲种称为陕州锣鼓书。据老艺人介绍,陕州锣鼓书为坐唱形式,从古代敬三皇神开始。
表演开始了,四个人先演奏了5分钟的开场锣鼓,借以制造气氛、吸引听众。记者在现场看到,锣鼓书有铰子、锣鼓、筝等乐器伴奏,主要演奏乐器为四股弦,所以人们也称其为四股弦书。他们说唱的内容主要有《十劝人》《游花园》《张良卖布》《杨二郎破桃山》《光棍哭妻》等。
据了解,陕州锣鼓书可上溯到古代,从曲目考证,唱本属于七字词格,以叙述为主、代言为辅,内容尚未发现有演戏唱戏情节,没有受过戏曲及其唱本影响的痕迹。书班多为盲人艺人,每个书班少则四五人,多则七八人,每人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用不同银色扮演不同人物,一两人亦可演出,自拉、自打、自唱。由于盲艺人之间交流较少,曲目、音乐基本保持着原生态。除此之外,表演时,一人同时操作七八种乐器,堪称中国的“架子鼓”和“爵士乐”。
陕州锣鼓书作为一个稀有的戏曲剧种,在戏剧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艺术价值非常突出。
上午10时,四位表演锣鼓书的民间艺人李转周、高保明、张守元和宁建明相互牵扯着走上舞台。一打听才知道,这四位表演者中有三位是残疾人,眼睛看不见东西,其中宁建明不但眼睛都看不见,而且还是一只手。于是,观众迫切想看到这四位特殊的艺人是如何表演陕州锣鼓书的。
锣鼓书是一种古老的戏曲艺术,主要流行于河南西部的陕县、灵宝、卢氏、洛宁和山西南部的平陆、芮城、夏县一带,这些县市历史上归陕州所辖,所以人们把这一区域的曲种称为陕州锣鼓书。据老艺人介绍,陕州锣鼓书为坐唱形式,从古代敬三皇神开始。
表演开始了,四个人先演奏了5分钟的开场锣鼓,借以制造气氛、吸引听众。记者在现场看到,锣鼓书有铰子、锣鼓、筝等乐器伴奏,主要演奏乐器为四股弦,所以人们也称其为四股弦书。他们说唱的内容主要有《十劝人》《游花园》《张良卖布》《杨二郎破桃山》《光棍哭妻》等。
据了解,陕州锣鼓书可上溯到古代,从曲目考证,唱本属于七字词格,以叙述为主、代言为辅,内容尚未发现有演戏唱戏情节,没有受过戏曲及其唱本影响的痕迹。书班多为盲人艺人,每个书班少则四五人,多则七八人,每人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用不同银色扮演不同人物,一两人亦可演出,自拉、自打、自唱。由于盲艺人之间交流较少,曲目、音乐基本保持着原生态。除此之外,表演时,一人同时操作七八种乐器,堪称中国的“架子鼓”和“爵士乐”。
陕州锣鼓书作为一个稀有的戏曲剧种,在戏剧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艺术价值非常突出。
作者:梁有才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灵宝市南安头村民迎元宵 忙创收 2015/3/2 11:23:46
- 锣鼓书添彩三门峡市湖滨区民俗文化节 2015/3/2 11:23:10
- 南沟村村民各展才艺“秀民俗”喜迎元宵 2015/3/2 11:22:14
- 甘棠苑景区:宜阳甘棠村民远道而来敬拜召公 2015/3/2 9:22:03
- 虢国博物馆获“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 2015/3/2 9:21:23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