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分类宝典 >> 景区 >> 正文
品读南召云阳关公文化—云阳镇南召店关帝庙
http://www.hnta.cn 2017/2/17 来源:南阳市旅游局 点击:
    云阳镇南召店在古时是宛洛古道上一驿站,是那时南北水旱两路百什货物集散之地,商贾缙绅云集于此,是洽谈生意、用餐、休憩、歇马于一体的“商务中心”。商贸往来,风云际会,使得此处成为经济昌盛、繁华风流之地。精忠贯日的关公不仅是老百姓崇拜的忠义神、保护神,也是士大夫、商贾缙绅心目的财神爷,这些商人缙绅、善男信女为得关公的护佑,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发财,便集资在此修建一座关帝庙。因香火好,愈修愈壮观,算来已有上百年历史了,一组古建筑便巍巍峨峨矗立在云阳镇河东南召店北隅,庙后有一山岭系八百里伏牛山系鹿鸣山余脉,山上有一天然呈蛤蟆口型的山洞,俗称蛤蟆山。满山灌木青翠、郁郁葱葱,风一掠过满山绿浪摇曳风情万种让人心旷神怡,一河流绕山脚向南奔泻而去,河水清澈透底,砂砾铺地,此乃沙宝店河,在青山绿水的滋润下,关帝庙显得颇有几分气象。
    赤面凤眼、长髯飘逸的圣容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仁君护佑、万物润和,朝圣的心情变得紧切起来,寻找古镇的魅力,感悟忠义仁勇的关公文化,于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圣人的诞辰,我约了好友一起去看庙会,早餐后不到八点,晓风扶树、晨炊袅袅,早夏的凉爽的夜气尚未散尽,让人心清目明,十分受用。我们联袂步行,已见街上人流渐密,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番忙碌繁荣景象。一时便来到关帝庙前,一座三丈多高的石雕牌坊坐西朝东巍然矗立,金黄色琉璃覆顶、飞檐翘翅,上檐柱头额枋镂雕、兽头、云龙、麒麟、兽龟、流云、孔雀、牡丹、羽神、瓦筒、滴水,一看便是清朝中晚期工部营造建筑风格,石雕图案、华丽美观、雕工精湛、剔透有致。额坊上一红底黄字大匾镶嵌其间,三个斗大的繁体字“関帝廟”写得龙筋凤骨,特别有精神,显得格外醒目。牌坊正面有两副楹联,外楹上联是“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下联是“汉封侯明封王清封大帝”,内楹上联是“生蒲州出许州坐荆州威震九州”,下联是“兄玄德弟翼德斩庞德吓坏孟德”。两副对联评价关公波澜壮阔的一生,让人肃然起敬。
    庙宇坐北朝南、青砖砌墙、碧瓦盖顶、飞檐挑脊、大气端庄,庙大门两楹一副对联是“英雄三国无双士,正气千秋第一人”。走进庙院,三丈多高的主殿掩在老松桧柏间,这是一座单檐庑殿的厅式建筑,施双昂五彩斗拱,额木雕檐富丽,左右偏宫亭榭,在阳光下云蒸霞蔚,蕴蕴茵茵,葱葱笼笼。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油然而生,庙有碑碣六通,记载着关帝庙的修建岁月、主持人、捐款人、工匠及画工名单,字体遒劲,每逢初一、十五,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们前来朝拜祈福,因为对关老爷敬重有加的,所以关帝庙常年香火旺盛。周围红木栅栏围护,栅栏面上浮雕各种故事人物,古朴雅致。偏东墙圆门进入,是一处院落,看样子是准备扩建庙宇和道人们居住的,房屋正在修缮之间,青堂瓦舍,柱子是落叶松木的,只是没有油漆,比起前头森严正殿,显得小巧一些。满院铺的都是灰青砖,正殿前几株松柏也是碧油油乌森森的,院正中两座石质焚香鼎足有两人高,香火烧得大鼎灼面炙肤,热熏不堪,鼎中袅袅升腾着蔼蔼泛紫的香烟,犹如蕴藏着一种摄魂的力量,萦绕着一阙神秘的音韵。
    关帝殿门上有一副对联是“青灯青史青帝,龙兄龙弟龙师”,横批“武圣关帝”。大殿内有泥塑彩绘关帝雕像一尊居中端坐,黄服冕旒,一身帝装,卧蚕眉丹凤眼,面如重枣,五络长髯飘逸胸前,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黑面周仓顶盔贯甲、一身戎装,手持青龙偃月刀和玉面将军关平持长枪塑像分列左右,威武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依列,泥塑侍卫牵马坠蹬,一匹赤兔胭脂马栩栩若生。殿内东陈列着一柄乾隆五年铸造50公斤的青龙偃月刀,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刀身已有斑斑锈迹。殿内有两株木雕金龙红柱,金龙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充分展示殿堂威严和关公的英雄气概。殿内四周全是油彩壁画,介绍关公生平事迹,东墙是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解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西墙是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擂鼓三声斩蔡阳、华容道义释曹操、水淹七军、斩庞德等图展一幅幅形象逼真生动,千里走单骑一图更彰显关公忠义,曹操“新恩虽厚”但刘备“旧义难忘”,不忘故主,来去明白,金钱不动其心,爵禄不移其志,真大丈夫也。护伺两位嫂子车仗,追风赤兔按辔徐行,月移星稀,前途茫茫,义薄云天,忠义仁勇的歌声掠过九州大地,让世人敬仰。关公夜读《春秋》图,关公神情专注,无帝王之肃穆,具文雅之气质,无神圣之飘渺,备常人之平和,去凡俗之粉饰,还关公之本真,至情至义,弘雅有信,耿介拨俗,潇洒出尘,让人敬仰。
    青砖古瓦还在,历史已过百年,当文明驶入现代的高速快车道,人们不免寻觅顾盼流连,瞩望那些悠远深邃的岁月,那些军马已远逝,旌旗零落后早已宁静的角落,以便让漂浮的心灵端坐,去守望、去聆听、去穿越时间的隧道,感悟历史的启示,而云阳关帝庙恰恰是一段具有鲜活生命的历史,一座引扬忠义仁勇的圣殿,一介之士及君及圣的见证。关公义薄云天、忠义仁勇,言合经义、战功显赫,既具备了封建社会士大夫的美德,又符合了封建统治者对臣工的全方位的行为规范要求,宋徽宗时先后封他为“忠勇公”、“义勇武安王”,元朝文宗加封他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宪宗加封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神宗加封他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帝圣君”,清朝更抬到吓人的程度,顺治帝加封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头衔多达26个字,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至此,关羽成为了与孔子并肩的武圣,全国许多地方文庙武庙齐全,而各行各业对关公的膜拜甚于孔子,关公受封的次数,级别也胜过孔子。有两副对联正说明于此,一副是“孔夫子关夫子天下二夫子胸怀天下,文圣人武圣人春秋两圣人志在春秋”,另一幅是“亦忠亦义亦勇士亦仁儒雅士奇男子,为帝为臣为神圣将相王公大丈夫”。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关帝庙是进行中国传统美德文化教育和感化的神圣殿堂。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朝又一朝的最高封建统治者通过加封、赐匾、祭祀等活动,在这里对他的臣民灌输着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纲常思想。一批又一批的庶民百姓,芸芸众生,也一次又一次来这里祭拜祭祀,虔诚地从关公身上学习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品格。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感的人们,在这里通过对关公的祭拜,接受忠于国家和民族,勇于保家卫国的的教育。当少数民族统治阶级入主中原之后,也来到这里进行褒封和祭祀,力图通过对关公大关赞扬,肯定和对关公文化的认同,去弥合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的分歧不同。对物质、金钱的欲望对正常的人性和人际关系造成的挑战,形成侵害之际,那些恪守传统美德的人们,则来这里从关公身上寻找坚持信义和忠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楷模。当遭际坎坷之时,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们,也会来到这里,找到值得效仿的榜样,即像关公那样“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即便是那些目不识丁而又胸无大志的芸芸众生,也能在这里接受到待人处事要以“忠、诚、信、义”为本的教育与感化。
    参拜者和游人至此,情不自禁地会对关公及关公文化平添几分崇拜和景仰,那头戴帝冠而在威严中透出平和的关帝塑像,早就变成了万民礼拜的道德偶像,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壁画,无不潜移默化而又寓教于乐地向欣赏者传输着传统道德的观念和规范,那高悬的题词匾额,无一不在提醒着世人,关公文化是封建最高统治者教化天下的正统道德思想,关圣大帝也是帝王向万民倡导的道德楷模,就连那立柱上雕刻的蟠龙,也无一不在告诫来到这里的人们,关公及关公文化神圣无比,容不得丝毫亵渎和轻视。
    云阳关帝庙这座古老的庙宇,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是中国古代道德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物质化凝结,作为珍贵的文化遗存,将永远向后人揭示着古代道德文化的丰富内涵,形象地述说着古代道德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是古代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实物宝库和实物载体,作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和文明的一份宝贵遗产,既包含着浓厚的东方伦理观念和人情味,又显示着具有典型意义的封建道德力量,所以倍受人们爱戴。
    在云阳大地上那手持青龙偃月刀义薄云天的关公,宛若一帧美丽的风景,已立在了岁月之心、民族之心、咱老百姓之心。
作者:丁皓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