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于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非盟会议中心召开。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经过委员会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内乡县衙博物馆作为“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之一
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2014年5月23日,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直接领导和中国农业博物馆牵头下,内乡县衙博物馆与河南省登封市文化馆、湖南省安仁县文化馆、花垣县非遗保护中心等相关单位一起成立了“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并联合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建立并依托二十四节气传习基地,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和传承活动。
为宣传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自2005年开始,内乡县衙博物馆在每年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日——立春日这天进行“打春牛”系列民俗活动。
祭拜
内乡县衙的岁时节令活动——“打春牛”
2月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在民间俗称为“打春”,立春为何又叫打春,这与封建社会官办岁事活动“打春牛”有直接关系。在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社会,历代君主为表示重农,每年立春日都要亲耕田土,并把立春日作为劝农日,县官也要在立春日举行打春牛活动,以代御亲耕。
代御亲耕
在每年立春前一日,知县率众官到先农坛祭祀,祭祀完毕,知县在附近田地里亲手扶犁耕地一垄,表示代御亲耕。然后第二天立春日在县衙大堂前“鞭春”。大堂前设香案,摆香烛、猪羊、白酒等祭品,知县跪拜祭祀后,带领众官吏鞭打春牛(泥塑或纸糊的),牛肚内事先填满的五谷、干果等纷纷落地,众吏役与百姓欢呼抢食,期盼五谷丰登,吉年有余。随后人们出县衙开始游街闹春,县令还向群众赠送泥制的春牛,向小孩发放“春鸡”,到处洋溢着吉庆欢快的气氛,将打春牛活动推向高潮。据《内乡通考》等史书记载,内乡县衙在每年立春之时,也要鞭打春牛,以示春意兆丰年。
打春牛
内乡县衙博物馆在挖掘整理打春牛这一民俗文化的基础上,精心组织了“打春牛”民俗节目,并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2月,内乡县衙的打春牛民俗活动批准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内乡县衙博物馆对打春牛民俗表演进行系统整理,组织100余人进行演出,联合中国农业博物馆对我国二十四节气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5月,由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王晓杰编著的《内乡县衙与打春牛》一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详细阐述内乡县衙与清代打春牛活动的历史渊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封建时期劝民农桑、迎春打春这一封建礼俗,是内乡县衙保护“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的又一成果。打春牛作为一项民俗节日的文化活动,既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认识和生生不息民族精神,又适应了时间和气候、农作与季节的需要,包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
庆丰收
目前,中国“二十四节气”已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但对“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与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内乡县衙博物馆作为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成员单位和传习基地会继续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 内乡宝天曼生态文化旅游区管委会召开5A级创建迎验工作会 2016/12/5 9:19:28
- 内乡县召开5A级景区创建迎检工作会 2016/12/2 17:20:34
- 漯河市沙澧河景区:天鹅沙澧河落单 市民驾船救助 2016/12/2 15:45:28
- 漯河市南街村景区迎来焦作市编外雷锋师代表团 2016/12/2 15:44:04
- 漯河市沙澧河风景区迎来焦作市常务副市长杨青玖一行考察 2016/12/2 15:27:46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