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分类宝典 >> 景区 >> 正文
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王气所钟话龙亭
http://www.hnta.cn 2014/10/2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刚刚下过一场雨,龙亭公园内,仍然人如潮涌。虽然年年有菊花展览,但今年的菊花文化节却与往年有很大不同。细心的游人发现,今年的菊花造型有了浓浓的客家文化色彩。据龙亭公园主任杜惠玲介绍,为了迎接世客会的举办,今年,龙亭公园的菊花布展与往年相比别具特色。一进大门,就会看见“风雨廊”三个字,而后就是长长的菊花长廊。此创意是在模仿客家人的风雨桥。再往前走,会看到写有“家”字的用菊花造型组成的“城墙”和“城门”,寓意着开封人欢迎客家人回家。再往里走,会看到“孔雀”,看到“土楼”……一盆盆精品菊花,使游人连连赞叹,拿着手机拍个不停。都言唐代牡丹好,谁知宋菊更娇艳。

    登上龙亭,极目远眺,在此时,你才会明白,什么叫王气,什么叫王气所钟。

    刘春迎先生是我市著名的考古专家,在他的讲述中,龙亭的历史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开封,是八朝古都,除了夏代和战国时的魏,其他六朝的皇宫,都在今天的龙亭一带。

    所以,开封龙亭素有六朝皇宫之称。

    781年,汴宋军节度使李勉将衙署从宋州(今商丘)迁到了汴州。既然迁了过来,当然要进行一些基本建设。据说,李勉所建的衙署非常“高大上”,堪与皇宫相比拟。就这样,李勉无意中确定了开封城的中轴线,在此后的1000多年间,开封的中轴线始终没有改变过,龙亭这个地方,也始终是开封城的中心。

    五代时,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的皇宫都建在了这里。

    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部下所逼,被迫称帝。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改朝换代,基本上等同于一次民主选举。赵匡胤是一位宽和仁厚的人,他的理念决定了以后大宋皇帝的处世风格。赵匡胤对皇宫加以扩建和修缮,他主张皇宫大门、殿门都要对直,要像自己的心一样,没有任何的私曲之处。

    北宋皇城周长5里,其正门宣德门高大巍峨,正殿大庆殿规模宏大,“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简直是一个会议中心。其遗址在今龙亭公园玉带桥一带。到了1113年,喜欢“高大上”的宋徽宗嫌皇城不够气派,就将皇城一个劲往北扩展,一直扩展到他当皇帝以前的住所龙德宫。宋徽宗为了多生儿子,听信了道士的话,在1117年又在皇城的东北方向修建艮岳。光修建艮岳就用了5年时间。艮岳周长40余里,里面有山有水,有池有岛,还有楼台亭榭,各种珍奇树木,应有尽有。里面的珍禽异兽,非常通灵,见了皇帝,会纷纷前来迎驾。《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很多景观的描写都是受艮岳的影响。

    在北宋的皇宫中,留下许多名人的身影,也发生过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比如“杯酒释兵权”“烛影斧声”“王安石变法”等。

    金代,受蒙古大军逼迫,金也将都城搬到了开封,这里又成了金朝的皇宫。

    金都汴京于1233年5月被蒙古军攻陷,金代皇宫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至明代,朱元璋封自己的第五个儿子朱为周王,就藩开封,这里又成了周王府。

    开封周王府建造于宋金皇宫遗址之上,开始建造的时间大约在洪武十二年下半年或十三年初春,洪武十四年基本完成。周王府由内外两座城垣组成。外城萧墙“高二丈许,蜈蚣木镇压,上覆琉璃瓦”,周围九里三十步,“向南是午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北曰后宰门”。实际上这是宋金皇城的范围。周王府南墙,东起今南京巷南口,向西经东大街、西大街、新街口、前营门街,至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墙,也就是现在的大兴街南口;周王府东墙,南起南京巷南口,向北经磨盘街等,直至现河大附中;周王府西墙,南起大兴街南口,向北直至原开封渔场;周王府北墙位于今开封市人民体育场南部东西一线。

    周王府内城又叫紫禁城,墙高五丈,上面有垛口,四周还有城壕,内城四面都有门,“南门曰端礼门,北门曰承智门,东门曰礼仁门,西门曰遵义门”。

    第一代周王周定王朱博学多才,亦有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就藩开封后,采取了一些有益于百姓的措施。为了让老百姓在灾荒年能够活下去,周定王写了一本书叫《救荒本草》。书中描述了很多的植物,对我国明代特别是当时中原地区的植物有着详细的记载。周定王还作有《元宫词》百章。

    第二代周王周宪王,名朱有炖,号诚斋,是有名的明代杂剧作家。由于第一代周王因皇室内部争斗屡遭磨难,周宪王对政治避而远之,韬光养晦。朱有炖一心扑在戏曲和戏曲创作上,作有杂剧31种。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残忍好杀之人,不论是对大臣还是对政敌,动不动就杀。以至于他的大臣每日上朝回去,都为自己今天还活着庆祝一番。朱元璋对自己的妃子也毫不客气,恢复了早就被废弃的古代妃嫔殉葬制度,应该说这是比较野蛮的做法。后来,连他的子孙对这个祖制也产生了反感。明英宗时,就把这个制度给废除了。第二代周王朱有炖逝世以后,明英宗明确下旨,让其弟朱有爝继位,并嘱咐朱有爝“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明英宗的用意是好的,但圣旨传到开封时,朱有爝早已令朱有炖的“妃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

    从1981年到1986年,宋城考古队配合龙亭东湖的清淤工程,对龙亭东湖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发掘的收获很大。周王府紫禁城内的一些大型门址、廊房基址、房址以及花坛、亭子等遗迹,都向世人露出了真容。在这些遗址中,还出土有陶器、瓷器、琉璃瓦件等。

    朱元璋死后,因太子早死,所以由皇太孙朱允继位。这就是有名的建文帝。建文帝猜忌心比较重,对自己的几个叔叔很不放心,唯恐他们觊觎皇位。事实上,朱允继位以后,他的几个皇叔燕、周、齐、湘、岷等诸藩王也都心怀不满,暗中互相来往,想有所动作。建文帝尤其对周王不放心。按照风水之学,建筑在宋金皇宫之上,建筑规格又严重逾制的周王府,王气过于兴盛,很容易出皇帝。所以,建文帝对周王府采取“铲王气”行动。行动中,不但周王府遭受了严重破坏,连宋代古塔——繁塔也险遭灭顶之灾。《明史》载:“周王朱‘即宋故宫为府’,建文初(1398年)……时有异谋,……次子汝南王告变。帝使李景隆备边,遂至汴,执,窜(即放逐)蒙化(今云南楚雄一带),诸子并别徙”。虽然如此,建文帝对这位庶民皇叔仍然放心不下,他认为只有毁掉周王府的好风水,才能真正剪除周王对皇位的威胁。于是,他派人到开封周王府大铲“周藩王气”。在《如梦录》一书中,对这次“铲王气”的措施和用意有较详实的记叙:“将银安殿拆毁,并将唱更楼及尊义门楼折去,东华门禁不许开,四角石上俱用钉定,并令于门前推土作台,北台乃取郑州之土,经火炼熟,寸草不生。形家者言:毁银安殿所以去龙心,折唱更楼所以去龙眼,定四角石所以制龙爪,堆土作台所以克水,使龙不能飞腾,东华门不许井谓之文官闭口,拆尊义门楼谓之武将去头。”建文帝的迷信风水和专权固位于此可见一斑。这次“铲王气”似乎的确铲除了朱与皇位的缘分,却未能保住建文帝的宝座。大约四年之后,燕王朱棣凭借武力夺取了帝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乐皇帝(明成祖)。

    据史料记载,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最早就是从周王府传出的。至今,在杞县裴村店乡屯庄村,还生活着一支周王的后裔。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这里被改建为贡院。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曾在原周王府后花园煤山上修建了一座万寿亭,亭子里供奉着皇帝万岁牌位,简称“龙亭”。

    雍正年间,河南总督王世俊在此地建万寿宫,龙亭大殿就是在此时建成的。

    龙亭,位于开封的中轴线上,是开封的象征,也是开封宋文化的象征。到了开封,不去龙亭,不算到过开封。

    开封以宋都而闻名于世。所谓都,就是都城。既然是都城,就应该有宋皇宫。开封虽然是八朝古都,但以北宋最为繁华。北宋皇宫,是其他七个朝代的皇宫所无法比拟的。现在,到了开封,想了解宋代的武文化,可以去天波杨府;想看府衙,可以去开封府;想了解市民生活,可以去清明上河园。但想看宫廷文化,却有一些小小的遗憾。如果能够在龙亭公园等处恢复一些宋代有代表性的宫殿,不仅能够进一步弘扬宋文化,同时也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推动开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作者: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