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沁阳市山王庄镇张坡村有条胡同,村里人都叫它“秀才胡同”。提起这条胡同名字的由来,还和朱载堉有关呢!
朱载堉(1536年~1611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朱载堉深受父亲郑恭王修德讲学、布衣蔬食、能书能文、折节下士的影响,自幼聪颖好学。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恭王无罪削爵,被禁锢高墙。年仅15岁的朱载堉,笃学有至性,筑土室于宫门外,开始了席蒿独处的淡泊生活。在没落坎坷19年的漫长岁月里,朱载堉结交贤哲,出入俗里,以追逐日月的精神,专心攻读音律、历算,并开拓了边缘学科的广阔领域。朱载堉越祖规、破故习,注重实践和实验,一生刻苦求真、呕心沥血,共完成《律学新说》、《算学新说》、《嘉量算经》、《乐律全书》和《醒世词》等20多部学说巨著。他在珠算上进行开平方、开立方计算,得出了求解等比数列,首创十二平均律,提出了“异径管说”,设计并制造出弦准和律管;他创立“舞学”,绘制了大量舞谱;他发明了累黍定尺法,精确计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与地磁偏角,还精确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和水银的比重。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晚年隐居在我市沁阳东北18公里张坡村(当时叫丹水村)的九峰山下时,常与村里的老百姓聊天,关系非常密切。
当时村里有条很普通的胡同,胡同里住着一位姓张的老人,张老汉熟读四书五经,但不知咋回事,屡试不中。待到晚年,体弱力衰的张老汉心灰意冷,为了生计,就在家里办了个私塾,专收本胡同的农家孩子来学习。
因为张老汉的讲课方法死板,教出的学生不是呆头呆脑,便是调皮捣蛋,没有一个出色的。张老汉心里很着急,他想:难道自己没成色,教出的学生也没成色?于是,他就到了九峰山,在九峰寺内见到了朱载堉。当朱载堉明白了张老汉的来意后,便给他讲解了孔子教育学生提倡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理念,告诉他要善于启发学生,学思结合,不能光靠死记硬背。张老汉听了朱载堉这一席话,心里亮堂多了,回去后,就按照朱载堉传授的办法上课,学生们果然比以前乐于学习了。
以后,朱载堉抽空就到张老汉的私塾,给学生们讲些天文、自然科学知识。据说,他还教学生们学习珠算,学生们都非常高兴。张老汉和他的学生们也同朱载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几年后,村里这条胡同就出了几个秀才。又过了些年,秀才的人数就更多了。村里的人们都说,这条胡同是沾了朱载堉的灵气,就给这条胡同起名为“秀才胡同”。
- 神农山组织索道应急救援演练 2011-8-1 8:20:43
- 沁阳市神农山“云海奇观” 神女峡“飞瀑流泉” 2011-7-25 9:25:14
- 焦作市政府市长助理魏丰收一行到神农山景区调研 2011-7-25 9:22:09
- 圆融寺景区签订规划编制协议 2011-7-25 9:07:54
- 豫旅投资有限公司考察云台山休闲街区项目准备工作 2011-7-25 9:02:32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