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旅游的文化内涵之红色文化旅游
http://www.hnta.cn 2014/10/2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长假已无,天气也渐渐变凉,人们的旅游热情远离了高涨,国庆期间车水马龙般的南太行,也慢慢失去了摩肩擦踵的喧嚣。游人整理了行装,收拾了心情,重新归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说实话,外雄内秀的南太行是上天赐予新乡人的旅游宝库。以前生活不好的时候,人们嫌这里是穷山恶水,现在时光好过了,生活的环境却差了,便觉得这曾经的穷山恶水又成了鬼斧神工、涓涓溪流,变得山青水秀起来。
在南太行山与山的对峙中,形成了大气磅礴、雄伟壮观、青山绿水、美妙绝伦的景观。这里的峡谷、山水、林泉如诗如画,浑然天成。万仙山、八里沟、宝泉、关山、回龙、白云寺、齐王寨、方山等景区,组成了南太行风景秀丽的山水画卷。
它巍峨挺拔,雄伟壮阔、山势峥嵘、绝壁如削、把南太行的雄体现得淋漓尽致;它天然清幽、云海浩瀚、苍柏翠绿、水流潺潺、山水交融,把南太行的秀展示得栩栩如生。
然而,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不是南太行的全部。真正要读懂南太行,游透南太行,不了解这里的历史,不了解儒、释、道千百年来在这里的深耕与传播,多属走马观花,难以真正把握游览南太行的文化内涵。
南太行的文化内涵,大致可分为红色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隐士文化等5种。红色文化是太行山近代史独特的文化,尤其是抗日战争以来,太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力抗击日本侵略者,形成了太行精神,在之后的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中得以发扬光大。 漫步在南太行的崇山峻岭中,红色文化遗址到处可见。红色旅游标志之皮定均抗日司令部旧址。20世纪30年代,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开始,南太行也不例外,日寇的铁蹄蹂躏着这里的黎民百姓、青山绿水。抗日战争爆发后,皮定均任129师特务团团长,1939年随师部转战于太行山抗日前线,在南太行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积极进行抗日。在南太行的日子里,皮定均组织指挥正规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对日、伪、顽匪进行大小战斗300余次,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抗日武装不断壮大。到1944年9月,部队兵力已逾8000人,民兵接近3万人,整个豫北广大农村,完全掌握在了抗日军民手里。皮定均的司令部就扎在距辉县市40公里、卫辉市30公里的太行山区柳树岭村。该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海拔400多米,以山岭为界,岭西边是辉县市的张村乡,东边是卫辉市原栓马乡。1943年,汲县(今卫辉市)抗日民主政府也在此成立。该旧址依山而建,是一个三面石头房的小院落,门楼外的一块石碑上刻着“皮定均抗日司令部、汲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院内东屋,现布置的是皮定均将军生平事迹介绍,屋内有当年办公用的桌子、凳子;北屋陈列摆放着一些生活用品、用具,有床、炭火炉、烧水壶、水桶、照明马灯及盆盆罐罐,床上还有一件军大衣;南屋是皮定均夫人张峰的生平简介。院子外边,有当年加工粮食用的石磨、石碾等。说到皮定均,就不能不说抗日英雄郭兴。郭兴原来在平顺当兵,皮定均对他考察后,认为他是个人才,就派他回到辉县当武工队长,组织开展抗日工作,受皮定均司令的直接领导。郭兴领导的敌后武工队一次次成功偷袭敌人,立下赫赫战功,在南太行的卫辉市塔岗一带、辉县市西北山区,都有他们的战斗足迹。万仙山风景区内有个北窑村,北窑村之所以有名,不是因为这里的景色有多美,而在于这里有一位抗日老英雄司风梧。当年,司凤梧与郭兴在辉县抗日武工大队分任一连连长与二连连长。抗日战争中,辉县市西平罗乡是八路军工作团和辉、新、获、汲中心县委所在地。此外,卫辉市狮豹头乡杨家岭、辉县市郭亮村、天界山、九峰山,也都有抗日故事的流传,也都有当地抗日首脑机关的旧址。红色旅游标志之解放战争时期的英烈潭。这是一个惨烈的故事,惨烈程度不亚于狼牙山五壮士。英烈潭的本名叫三潭,在辉县市西北25公里的石门店村北。这里双峰对峙,溪水从山中流出跌落百丈,汇涓涓细流为潭,由内向外称头潭、二潭和三潭。又名白龙潭、黄龙潭和黑龙潭。三潭潭潭相挂,其中三潭最深,潭水呈黛色,深不可测。相传潭中有神灵,人不敢犯,投入瓦石,风雨立起,求雨甚灵。潭上原建有三仙宫、朝阳宫等,殿堂楼阁建筑雄伟,寺庙倒映潭中,如水晶宫一般。 这里的秀美风光,引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元朝诗人牛守贞游览这里后,留下诗作一首,专夸三潭的秀美:“石门山色秀,胜景不虚传。猛虎卧险峨,青龙戏涌泉。禅房遮斗室,高垛射云烟。休夸蓬岛景,别有一壶天。” 不过,在战争年代,这里却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石门店村成了解放区的军事要隘和前沿阵地。国民党军队屡次进犯,总被解放区军民击退。1948年6月17日,国民党军队从石门口向我太行山解放区进犯。我太行军区49团以少打多,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此战虽消灭敌军400多人,终因寡不敌众,我主力部队决定转移。为掩护主力撤退转移,49团闫保福排的8名战士奉命留下阻击。在腹背受敌、弹尽“路”绝的情况下,他们宁死不屈,退到三潭石崖,摔毁武器,果断跳崖。除一人被树丛拦截而幸存外,其余7人壮烈牺牲。1994年8月1日,辉县市在石门店村修建纪念八壮士跳崖纪念亭——英烈亭,并将三潭命名为英烈潭。抗日英雄郭兴赋诗一首:“勇士屹立太行头,浴血奋战杀敌寇,粮尽弹绝无退路,一跃黑潭写春秋。” 英烈潭只是解放战争留存下来的红色旅游胜地之一,像辉县市的平甸,当年曾是新乡市城市工作委员会机关所在地。正是这个委员会,在新乡解放之初,主持了新乡的工作,稳定了新乡的大局。红色旅游标志之石姑娘队和红色娘子水库。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辉县人民干得好》把辉县推向了全国,郑永和带领辉县人民治山治水的事迹,让辉县驰名神州大地。那时候说“妇女能顶半边天”。那时候全国都在学大寨,大寨有个铁姑娘队。那时候辉县人民正在“战天斗地”,辉县的姑娘不甘落后,也没有落后,用她们的能力,把自己那“半边天”顶得丝毫“不让须眉”。当年,辉县妇联副主任张冬青到大寨学习后,回来向书记郑永和汇报:“大寨有铁姑娘队,我们不如搞个石姑娘队。”郑永和当场同意。此后,辉县各个工地纷纷成立石姑娘队、石姑娘连、石姑娘排、石姑娘班。当时的南寨公社石姑娘队参加了愚公大桥和红色娘子大桥建设,南村公社的石姑娘队修建了登攀桥,常村公社的石姑娘队修建了女英桥,峪河公社的石姑娘队修建了三八桥。1974年年初,在修建三郊口水库时,辉县从8支石姑娘队中抽出了71名姑娘,组成了直属县里领导的辉县石姑娘队,单独修建红色娘子水库。红色娘子水库位于辉县市西北、香木河支流北河道秋沟上游、辉县市南寨镇孙石窑村西北1.2公里处,流域面积12.1平方公里,总库容2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0万立方米。姑娘们不辱使命,用自己的汗水、泪水甚至生命,建成了一座长18米、宽8米的大坝。这时候,才刚刚是1974年10月。这大坝,如今仍矗立在秋沟,集聚着水流,灌溉着农田,美丽着景区。之所以着重说石姑娘队,是因为她们飒爽英姿的风采,是因为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是因为她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辉县人那时候艰苦奋斗的成果,如今在南太行比比皆是。那一座座如玉般镶嵌在高山中的水库,那一条条沟通山里山外的隧道,那一条条如龙般缠绕在山间的水渠,无一不是辉县人用汗水、泪水甚至生命换来的。
都说艰苦奋斗永不过时,但愿游人在饱览南太行美景的同时,能让艰苦奋斗的精神永驻在自己的心灵深处。
说实话,外雄内秀的南太行是上天赐予新乡人的旅游宝库。以前生活不好的时候,人们嫌这里是穷山恶水,现在时光好过了,生活的环境却差了,便觉得这曾经的穷山恶水又成了鬼斧神工、涓涓溪流,变得山青水秀起来。
在南太行山与山的对峙中,形成了大气磅礴、雄伟壮观、青山绿水、美妙绝伦的景观。这里的峡谷、山水、林泉如诗如画,浑然天成。万仙山、八里沟、宝泉、关山、回龙、白云寺、齐王寨、方山等景区,组成了南太行风景秀丽的山水画卷。
它巍峨挺拔,雄伟壮阔、山势峥嵘、绝壁如削、把南太行的雄体现得淋漓尽致;它天然清幽、云海浩瀚、苍柏翠绿、水流潺潺、山水交融,把南太行的秀展示得栩栩如生。
然而,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不是南太行的全部。真正要读懂南太行,游透南太行,不了解这里的历史,不了解儒、释、道千百年来在这里的深耕与传播,多属走马观花,难以真正把握游览南太行的文化内涵。
南太行的文化内涵,大致可分为红色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隐士文化等5种。红色文化是太行山近代史独特的文化,尤其是抗日战争以来,太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力抗击日本侵略者,形成了太行精神,在之后的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中得以发扬光大。 漫步在南太行的崇山峻岭中,红色文化遗址到处可见。红色旅游标志之皮定均抗日司令部旧址。20世纪30年代,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开始,南太行也不例外,日寇的铁蹄蹂躏着这里的黎民百姓、青山绿水。抗日战争爆发后,皮定均任129师特务团团长,1939年随师部转战于太行山抗日前线,在南太行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积极进行抗日。在南太行的日子里,皮定均组织指挥正规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对日、伪、顽匪进行大小战斗300余次,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抗日武装不断壮大。到1944年9月,部队兵力已逾8000人,民兵接近3万人,整个豫北广大农村,完全掌握在了抗日军民手里。皮定均的司令部就扎在距辉县市40公里、卫辉市30公里的太行山区柳树岭村。该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海拔400多米,以山岭为界,岭西边是辉县市的张村乡,东边是卫辉市原栓马乡。1943年,汲县(今卫辉市)抗日民主政府也在此成立。该旧址依山而建,是一个三面石头房的小院落,门楼外的一块石碑上刻着“皮定均抗日司令部、汲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院内东屋,现布置的是皮定均将军生平事迹介绍,屋内有当年办公用的桌子、凳子;北屋陈列摆放着一些生活用品、用具,有床、炭火炉、烧水壶、水桶、照明马灯及盆盆罐罐,床上还有一件军大衣;南屋是皮定均夫人张峰的生平简介。院子外边,有当年加工粮食用的石磨、石碾等。说到皮定均,就不能不说抗日英雄郭兴。郭兴原来在平顺当兵,皮定均对他考察后,认为他是个人才,就派他回到辉县当武工队长,组织开展抗日工作,受皮定均司令的直接领导。郭兴领导的敌后武工队一次次成功偷袭敌人,立下赫赫战功,在南太行的卫辉市塔岗一带、辉县市西北山区,都有他们的战斗足迹。万仙山风景区内有个北窑村,北窑村之所以有名,不是因为这里的景色有多美,而在于这里有一位抗日老英雄司风梧。当年,司凤梧与郭兴在辉县抗日武工大队分任一连连长与二连连长。抗日战争中,辉县市西平罗乡是八路军工作团和辉、新、获、汲中心县委所在地。此外,卫辉市狮豹头乡杨家岭、辉县市郭亮村、天界山、九峰山,也都有抗日故事的流传,也都有当地抗日首脑机关的旧址。红色旅游标志之解放战争时期的英烈潭。这是一个惨烈的故事,惨烈程度不亚于狼牙山五壮士。英烈潭的本名叫三潭,在辉县市西北25公里的石门店村北。这里双峰对峙,溪水从山中流出跌落百丈,汇涓涓细流为潭,由内向外称头潭、二潭和三潭。又名白龙潭、黄龙潭和黑龙潭。三潭潭潭相挂,其中三潭最深,潭水呈黛色,深不可测。相传潭中有神灵,人不敢犯,投入瓦石,风雨立起,求雨甚灵。潭上原建有三仙宫、朝阳宫等,殿堂楼阁建筑雄伟,寺庙倒映潭中,如水晶宫一般。 这里的秀美风光,引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元朝诗人牛守贞游览这里后,留下诗作一首,专夸三潭的秀美:“石门山色秀,胜景不虚传。猛虎卧险峨,青龙戏涌泉。禅房遮斗室,高垛射云烟。休夸蓬岛景,别有一壶天。” 不过,在战争年代,这里却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石门店村成了解放区的军事要隘和前沿阵地。国民党军队屡次进犯,总被解放区军民击退。1948年6月17日,国民党军队从石门口向我太行山解放区进犯。我太行军区49团以少打多,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此战虽消灭敌军400多人,终因寡不敌众,我主力部队决定转移。为掩护主力撤退转移,49团闫保福排的8名战士奉命留下阻击。在腹背受敌、弹尽“路”绝的情况下,他们宁死不屈,退到三潭石崖,摔毁武器,果断跳崖。除一人被树丛拦截而幸存外,其余7人壮烈牺牲。1994年8月1日,辉县市在石门店村修建纪念八壮士跳崖纪念亭——英烈亭,并将三潭命名为英烈潭。抗日英雄郭兴赋诗一首:“勇士屹立太行头,浴血奋战杀敌寇,粮尽弹绝无退路,一跃黑潭写春秋。” 英烈潭只是解放战争留存下来的红色旅游胜地之一,像辉县市的平甸,当年曾是新乡市城市工作委员会机关所在地。正是这个委员会,在新乡解放之初,主持了新乡的工作,稳定了新乡的大局。红色旅游标志之石姑娘队和红色娘子水库。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辉县人民干得好》把辉县推向了全国,郑永和带领辉县人民治山治水的事迹,让辉县驰名神州大地。那时候说“妇女能顶半边天”。那时候全国都在学大寨,大寨有个铁姑娘队。那时候辉县人民正在“战天斗地”,辉县的姑娘不甘落后,也没有落后,用她们的能力,把自己那“半边天”顶得丝毫“不让须眉”。当年,辉县妇联副主任张冬青到大寨学习后,回来向书记郑永和汇报:“大寨有铁姑娘队,我们不如搞个石姑娘队。”郑永和当场同意。此后,辉县各个工地纷纷成立石姑娘队、石姑娘连、石姑娘排、石姑娘班。当时的南寨公社石姑娘队参加了愚公大桥和红色娘子大桥建设,南村公社的石姑娘队修建了登攀桥,常村公社的石姑娘队修建了女英桥,峪河公社的石姑娘队修建了三八桥。1974年年初,在修建三郊口水库时,辉县从8支石姑娘队中抽出了71名姑娘,组成了直属县里领导的辉县石姑娘队,单独修建红色娘子水库。红色娘子水库位于辉县市西北、香木河支流北河道秋沟上游、辉县市南寨镇孙石窑村西北1.2公里处,流域面积12.1平方公里,总库容2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0万立方米。姑娘们不辱使命,用自己的汗水、泪水甚至生命,建成了一座长18米、宽8米的大坝。这时候,才刚刚是1974年10月。这大坝,如今仍矗立在秋沟,集聚着水流,灌溉着农田,美丽着景区。之所以着重说石姑娘队,是因为她们飒爽英姿的风采,是因为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是因为她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辉县人那时候艰苦奋斗的成果,如今在南太行比比皆是。那一座座如玉般镶嵌在高山中的水库,那一条条沟通山里山外的隧道,那一条条如龙般缠绕在山间的水渠,无一不是辉县人用汗水、泪水甚至生命换来的。
都说艰苦奋斗永不过时,但愿游人在饱览南太行美景的同时,能让艰苦奋斗的精神永驻在自己的心灵深处。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APEC会议期间北京市民游览南太行门票五折优惠 2014/10/17 8:42:30
- 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迎来德国自驾车旅游团 2014/10/15 10:44:37
- 卫辉跑马岭景区举办感恩父母千人浴足节 2014/10/14 14:49:09
- 快速行动 救人于危难 2014/10/10 9:15:50
- 武警新乡支队在比干庙举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仪式 2014/10/10 8:53:12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