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塔--普照寺塔
http://www.hnta.cn 2013-8-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驻马店市平舆县境内的文物遗存本来不多,普照寺当属其中的精华了。遥想800多年前,那一片金壁辉煌的建筑之中,晨钟暮鼓,佛音袅袅,阡陌田舍,相拥环抱,当是何等的美景。而今,时光流转,历千年沧桑,寺院早毁,空留一座孤零斑驳的古塔,在诉说着古寺曾经的辉煌与厚重,总觉得让人有些失落与遗憾。
据平舆县文史专家张耀征介绍,普照寺塔,又名秀公戒师和尚塔。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师和尚的墓塔。建于公元1193年,距今820年。该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15.31米,石质塔刹。每层塔壁顶部用砖砌出普柏枋,上置斗拱,承托各塔檐。塔壁上嵌有秀公戒师和尚墓志铭青石碑一块,塔壁上还有多种砖雕花卉和佛龛。该塔位于平舆县西南约38华里李屯镇普照寺村北,其西毗邻汉汝水故道(为汉水利专家许杨主持兴建,今名“杨河”),坐落在汉汝水东岸的堤坝遗址上,地脉高凸,水患不浸,有“水光龙脉”之誉。北高南低,贵为一方佳地。1983年被平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考证,普照寺原名崇林寺。金代统治者奉佛。约从金太宗时期(1103年~1137年),传说其内廷供奉佛像,各地广建寺院,在整个佛教高僧中,以禅宗禅师最有名望。园性禅师,是宋末金初禅宗的导师,高足弟子有广温、普照。金熙宗皇统年间(1141年~1148年),普照曾在蔡州一带活动,扩建此寺院,后改名“普照寺”。秀公戒师和尚,扶沟县人,俗称张氏,七岁出家,到许昌偃城县彼岸寺百法院受业。“十五灵(音炯)度为僧”成为正式的僧人。以后其潜心研习佛经,为“探学幽微”发奋向上,其“戒行水清”,曾步行游历祖国的佛源名山,那些“天目陵空”的高山峻岭,烟云抱绕大厦僧舍,是他出没遁止的地方,与佛经结下不解之缘。金熙宗皇统年间,即普照寺兴建后,这位年轻的僧贤游于“偶燃身上士,及浊公菩萨也”,得到禅宗佛法真传,法号“秀公戒师”。
天德年间(1149年~1152年),三十余岁的秀公和尚主持普照寺。普照寺接近金帝国南疆的军事重镇蔡州,南眺长淮。淮河为宋金疆界,金王朝在南宋政权和蒙古政权的夹击下,历年战争,青壮年多被迫应征从军,残酷的战争使中原地区人口锐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少年失父、老年丧子,悲惨状况比比皆是,可谓老无所养、孤寡充盈。这位僧贤在普照寺一住就是四十余个春秋,为了表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其“谨舍衣盍”建立了谢塘福胜院。抚恤贫民百姓“婴幼妇孺”,德隆望尊。明昌岁次癸即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十二月初三日,秀公戒师和尚逝世(园寂)后,该寺僧员,其弟子广全、广竖、广尔、善超、善惠等各施其责;开始筹备砖石,建造此塔。次年,即大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八月四日告竣,历时九个月时间。时普照寺中除秀公戒师和尚塔外,还有大佛殿、中佛殿、天王殿、关帝殿、炎帝殿、毗庐殿及僧舍数十余间。元末殿宇遭毁于兵火。
明英宗天顺五年(辛已,公元1461年),有一位名叫班丹藏卜的天竺(印度)僧人,四海为家“云游于此”。其“仰见该寺院(梁)栋折坏,唯故址仅存,豁然有感,因竭募化”。先复建大佛殿三楹,余皆茅庵,“自是众僧云集”。有一位法号“宗连”的主持,“维其师志”在大佛殿前建“天王殿”三楹,并在大佛殿与天王殿之间建“中佛殿”三楹,殿之东厢房为“关圣帝殿亦楹”,殿之西厢则为“炎帝殿”、“子孙殿”、“毗庐殿”各三楹。时普照寺“右有宝塔一峰、左建钟楼一座”,规模空前。至“岁在十七年季秋之月”,即明宪宗成化十七年(辛丑,公元1481年)秋天,方竣工,历时二十个春秋。
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七月,因普照寺秀公戒师和尚塔,“剥以风霜,蠢以乌鼠”,当地乡坤募资重修普照寺。首期工程“盖瓦级砖”修大佛殿、炎帝殿、子孙殿,继修中佛殿、天王殿、罗祖殿、钟鼓楼等。“栋楹、梁桷、板楹之腐败者,更为新之”。咸丰年间,豫南爆发了以陈大喜为首的捻军起义,义军把普照寺的殿阁拆迁一空,将这座千年古刹夷为平地,仅遗秀公戒师和尚塔和数十尊石刻佛像而已。文化大革命期间,墓塔及附属文物遭到空前破坏。现仅存秀公戒师和尚塔一座,塔砖和砖雕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秀公戒师和尚塔作为金代高僧的墓塔,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具有极强的文化特性。秀公戒师和尚主持普照寺几十年,善事多多,在当地群众中留下许多传说,群众感念非浅,至今仍有不少善男信女在塔前焚香祈祷,朝拜许愿。1983年该塔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在塔附近区域发现有宋金时期的数件历史文物。
历经千年沧桑,如今的普照寺塔在平舆县有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下已进行了修复。驻足塔下,聆听跨越近千年的回响,人们不仅看到的是佛教文明的沉浮兴衰,而且还有时逢盛世的“凤凰涅磐”,历史的足迹清晰可辨。
据平舆县文史专家张耀征介绍,普照寺塔,又名秀公戒师和尚塔。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师和尚的墓塔。建于公元1193年,距今820年。该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15.31米,石质塔刹。每层塔壁顶部用砖砌出普柏枋,上置斗拱,承托各塔檐。塔壁上嵌有秀公戒师和尚墓志铭青石碑一块,塔壁上还有多种砖雕花卉和佛龛。该塔位于平舆县西南约38华里李屯镇普照寺村北,其西毗邻汉汝水故道(为汉水利专家许杨主持兴建,今名“杨河”),坐落在汉汝水东岸的堤坝遗址上,地脉高凸,水患不浸,有“水光龙脉”之誉。北高南低,贵为一方佳地。1983年被平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考证,普照寺原名崇林寺。金代统治者奉佛。约从金太宗时期(1103年~1137年),传说其内廷供奉佛像,各地广建寺院,在整个佛教高僧中,以禅宗禅师最有名望。园性禅师,是宋末金初禅宗的导师,高足弟子有广温、普照。金熙宗皇统年间(1141年~1148年),普照曾在蔡州一带活动,扩建此寺院,后改名“普照寺”。秀公戒师和尚,扶沟县人,俗称张氏,七岁出家,到许昌偃城县彼岸寺百法院受业。“十五灵(音炯)度为僧”成为正式的僧人。以后其潜心研习佛经,为“探学幽微”发奋向上,其“戒行水清”,曾步行游历祖国的佛源名山,那些“天目陵空”的高山峻岭,烟云抱绕大厦僧舍,是他出没遁止的地方,与佛经结下不解之缘。金熙宗皇统年间,即普照寺兴建后,这位年轻的僧贤游于“偶燃身上士,及浊公菩萨也”,得到禅宗佛法真传,法号“秀公戒师”。
天德年间(1149年~1152年),三十余岁的秀公和尚主持普照寺。普照寺接近金帝国南疆的军事重镇蔡州,南眺长淮。淮河为宋金疆界,金王朝在南宋政权和蒙古政权的夹击下,历年战争,青壮年多被迫应征从军,残酷的战争使中原地区人口锐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少年失父、老年丧子,悲惨状况比比皆是,可谓老无所养、孤寡充盈。这位僧贤在普照寺一住就是四十余个春秋,为了表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其“谨舍衣盍”建立了谢塘福胜院。抚恤贫民百姓“婴幼妇孺”,德隆望尊。明昌岁次癸即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十二月初三日,秀公戒师和尚逝世(园寂)后,该寺僧员,其弟子广全、广竖、广尔、善超、善惠等各施其责;开始筹备砖石,建造此塔。次年,即大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八月四日告竣,历时九个月时间。时普照寺中除秀公戒师和尚塔外,还有大佛殿、中佛殿、天王殿、关帝殿、炎帝殿、毗庐殿及僧舍数十余间。元末殿宇遭毁于兵火。
明英宗天顺五年(辛已,公元1461年),有一位名叫班丹藏卜的天竺(印度)僧人,四海为家“云游于此”。其“仰见该寺院(梁)栋折坏,唯故址仅存,豁然有感,因竭募化”。先复建大佛殿三楹,余皆茅庵,“自是众僧云集”。有一位法号“宗连”的主持,“维其师志”在大佛殿前建“天王殿”三楹,并在大佛殿与天王殿之间建“中佛殿”三楹,殿之东厢房为“关圣帝殿亦楹”,殿之西厢则为“炎帝殿”、“子孙殿”、“毗庐殿”各三楹。时普照寺“右有宝塔一峰、左建钟楼一座”,规模空前。至“岁在十七年季秋之月”,即明宪宗成化十七年(辛丑,公元1481年)秋天,方竣工,历时二十个春秋。
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七月,因普照寺秀公戒师和尚塔,“剥以风霜,蠢以乌鼠”,当地乡坤募资重修普照寺。首期工程“盖瓦级砖”修大佛殿、炎帝殿、子孙殿,继修中佛殿、天王殿、罗祖殿、钟鼓楼等。“栋楹、梁桷、板楹之腐败者,更为新之”。咸丰年间,豫南爆发了以陈大喜为首的捻军起义,义军把普照寺的殿阁拆迁一空,将这座千年古刹夷为平地,仅遗秀公戒师和尚塔和数十尊石刻佛像而已。文化大革命期间,墓塔及附属文物遭到空前破坏。现仅存秀公戒师和尚塔一座,塔砖和砖雕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秀公戒师和尚塔作为金代高僧的墓塔,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具有极强的文化特性。秀公戒师和尚主持普照寺几十年,善事多多,在当地群众中留下许多传说,群众感念非浅,至今仍有不少善男信女在塔前焚香祈祷,朝拜许愿。1983年该塔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在塔附近区域发现有宋金时期的数件历史文物。
历经千年沧桑,如今的普照寺塔在平舆县有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下已进行了修复。驻足塔下,聆听跨越近千年的回响,人们不仅看到的是佛教文明的沉浮兴衰,而且还有时逢盛世的“凤凰涅磐”,历史的足迹清晰可辨。
作者:訾现红 汪军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老乐山 为了创4A的梦想 2013-7-26 13:02:05
- 金顶山峡谷漂流邀你体验清凉夏日 2013-7-24 10:01:56
- 铜山湖夏韵 2013-7-8 15:16:26
- 端午时节您将和谁来一次紫色浪漫邂逅? 2013-6-9 16:24:10
- 加强合作 聚智汇力——老乐山风景区与深圳艾肯集团成为战略合作伙 2013-2-16 11:54:38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