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分类宝典 >> 景区 >> 正文
三门峡豫西大峡谷:村企共兴跨越发展
http://www.hnta.cn 2016/10/2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全国漂流业界富有影响力的豫西大峡谷景区,筹资1.5亿元搞起了特色农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为剑走偏锋、另辟蹊径,这源于景区富民为先的责任理念。

    “土地规模化、农民职业化、种植特色化、销售网络化,这是我们搞特色农业的基本思路。”豫西大峡谷景区董事长田伟说,“实践证明,着力生态建设,丰富了景区旅游元素,景区由小变大。立足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个社会效益,也促进了景区增收。”

    富民为先彰显企业责任

    豫西大峡谷所在的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曾是镇里最偏远、最贫穷的村子。2004年春,郑州公交总公司投资开发村里的“大淙潭”,立足良好的生态条件和优美的山水风光,利用天然河道,开发漂流项目,发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逐渐形成“天下漂流,爽在豫西”和“灵秀豫西,养生福地”两大特色品牌。仅仅两年后,这个改名为“豫西大峡谷”的地方,就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

    与其他景区不同,豫西大峡谷景区方圆18平方公里,与1100多人的新坪村完全融合在一起。景区建设发展从开始就把增加群众收入、带动群众脱贫增收放在首位。

    景区帮助村里成立了农家乐协会,经过充分发动、示范引导、培训提升,帮助群众开办农家乐。10多年来,景区内核心游览区汉东、汉西2个自然村家家办起了农家乐。陈正理、曲淑芳两口子,以前靠种地为生,勉强维持温饱。办起了农家乐后,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在村里盖起了3层楼房,买了轿车,还在城里置业安家,过上了小康生活。时任河南省副省长的刘满仓还曾到他们家参观访问,对豫西大峡谷景区带动群众脱贫增收给予了充分肯定。像陈正理、曲淑芳夫妇一样,在村里开办农家乐的有70多家,昔日找不到一家砖房的新坪村,村民纷纷盖起了3层楼房,过上了好日子。

    景区建设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道路交通、吃水用水、夜间照明、污水处理、垃圾清运,都跟上景区受益。村民开商店、办饭店、到景区应聘当员工,村民的钱袋子一下子鼓了起来,连说话也变成了普通话,生活质量猛然提高。

    集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新坪村村民感激豫西大峡谷景区,感激景区董事长田伟,田伟成了妇孺皆知的“荣誉村民”,也成了村民的“主心骨”。这让田伟更感到肩头责任重大。景区核心区外的村民也眼巴巴地盼望着田伟能给他们带来好收益。经过市场考察分析、前瞻旅游发展趋势,去年豫西大峡谷决定开发特色农业,直接帮助群众增加收入。

    新坪村至今还是贫困村,主要是景区核心区外占半数以上的群众还是靠天吃饭、广种薄收,仅靠人均1亩多地维持生活。去年,豫西大峡谷成立了三门峡百草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流转土地1万亩,发展观光花卉、水果、中药材种植。他们还以河沟、麻沟2个偏远自然村为基础,率先示范发展,还起了富有诗意的名字“豫西百草园”。

    截至目前,豫西百草园已投资2000万元,其中投资350万元修建了3.2公里道路,投资60万元打了深水井、架起了高压电,流转坡地、撂荒地1000余亩,栽植花卉、果树和中药材900余亩。不再种地的农民则返聘到景区当起了职业农民,按生产计划出工劳作,同时拥有地租收入和打工收入,算起来比以前收入猛增。

    由单一种粮变为种花栽树,调整了农业结构,改善了生态条件。以前荒凉贫瘠的村落,而今花果飘香,大樱桃、山楂、早熟苹果、晚熟梨等时令水果接连不断,薰衣草、玫瑰、月季、菊花、梅花四时鲜花怒放。豫西大峡谷景区还把村民废弃的土房利用起来,重新设计改造,正在打造以“年代故事”为主题的民俗园。两年内,豫西百草园将打造成为又一个4A级景区。

    群众增收放在首位,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促进。今年豫西大峡谷景区门票和漂流总收入2000余万元,日最高收入超过110万元,带动村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以上。
作者:张海军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