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黄金周,由于我省安排部署周密,组织实施得力,宣传推介有力,加之天气晴朗、气候宜人,全省迎来旅游高峰,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9月29日至10月5日,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2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2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17.6%和24%,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目标。但同时也暴露了我省接待能力不强、景区容量偏小、安全隐患较多、综合服务设施薄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各级高度关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特点
(一)全省景区普遍爆满,休闲旅游更受青睐。今年“十一”黄金周全省各大景区人气旺盛,尤其是休闲性旅游涨幅较大。一是山水生态景区游客大幅增长,同比增长20%以上。南太行山水旅游继续受到青睐,7天共接待游客340万人次,占全省接待游客总量的24%。其中云台山接待28.41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504.71万元。伏牛山包括南湾湖、鸡公山等延伸景区在内的生态旅游显现出巨大潜力,共接待游客462万人次,占全省游客总量的33%。返璞归真、崇尚自然、放松休闲成为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的主流。二是文化精品景区游客持续增长。“三点一线”精品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拉动高端客源市场的作用十分明显。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7天接待游客量分别为16.06万人次、10.82万人次、12.9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2.18%、24.65%、6.74%。经多年打造已成为黄金旅游线路的“三点一线”,品牌带动作用再度升级,与山水生态旅游相映成辉。三是新兴旅游业游客迅猛增长。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题的农家乐、近郊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呈迅猛上升趋势,郑州森林公园、世纪欢乐园、新乡京华园、濮阳绿色庄园、许昌花都温泉游等近郊休闲游异常火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长线旅游增多,游客高端化趋势明显。今年“十一”黄金周和以往黄金周相比,我省游客高端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一是境外游客增多。通过加大对入境游宣传推介力度,境外游客大量增加。全省7天接待入境游客2.5万人次,其中洛阳接待入境游客1.57万人次,全省接待韩国、印尼、泰国等100人以上的大团包机就有3个。二是省外长线游客增多,占全省游客总量的54%,游客范围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其中山东、湖北、山西、河北等周边省份游客占外省游客总量的45%。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游客占外省游客总量的30%。三是自驾游游客增多,占全省游客总量的18.2%,仅云台山景区接待外省旅游车辆就达17474辆,占总数的74.63%。多数景区出现了停车场容纳不下的局面。自驾游以家庭和亲朋好友结伴出游、放松休闲为主。全省游客呈高端化发展,标志着我省旅游形象更加鲜明,旅游魅力日益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三)旅游消费持续增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我省旅游产品的多样化,特别是《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河洛风》等大型旅游演艺节目的拉动,产业链条拉长,使游客的停留时间延长,旅游消费增加。据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省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为4.3天,同比人均增加0.5天;人均天花费268.9元,同比增长35元。全省492家星级酒店客房平均入住率在85%,郑汴洛焦等主要旅游城市的星级酒店及景区周边的农家宾馆入住率在95%以上,旅游重点市县普遍出现了客房供不应求状况。全省购物、餐饮等旅游消费大幅增加,特别是信阳茶叶、新郑大枣、铁棍山药等土特产品,日均销售量是平时的2倍以上,餐饮业日均营业收入是平时的3倍以上,同时还带动交通、通讯等多个产业的发展。这一态势标志着我省旅游正在形成产业链条,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先导产业的作用也正在显现。
(四)旅游市场平安有序,服务质量赢得社会赞誉。针对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特点,我们早动员、早部署,加强协调,严密组织,确保了假日旅游欢乐祥和。9月10日,省假日旅游联席办公会议办公室转发了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关于做好2008年“十一”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省旅游局以省假日办名义下发了《2008年“十一”黄金周工作方案》。9月23日,省政府又召开了全省“十一”黄金周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宋璇涛副省长对做好“十一”黄金周旅游工作做了全面部署。9月29日至10月4日,宋璇涛副省长率省旅游局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深入鲁山县石人山、登封少林寺、嵩县白云山、林州大峡谷、淇县云梦山等景区详细检查旅游市场秩序特别是旅游安全工作。同时,9月下旬由省旅游局牵头,组织公安、工商、安全、技术监督、交通、卫生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分别对平顶山、南阳、信阳、驻马店等市的重点景区、住宿、餐饮等接待场所进行了旅游安全大检查。假日期间,省旅游局其他局领导分片包干,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一线,对全省主要旅游景区及游客集散地进行检查指导。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现场组织,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较好地维护了黄金周旅游的正常秩序,全方位提升了服务水平,全省没有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整个旅游市场平稳、安全、有序。我省文明、诚信、周到的旅游服务赢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
二、问题及建议
今年“十一”黄金周我省旅游业虽然取得了全面丰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快适应旅游业新的发展形势,尽快转型升级。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定为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和窗口行业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强力推进,尽早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做好旅游工作特别是黄金周旅游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建议省委、省政府继续强化各级假日旅游协调机构功能,以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
(二)休闲度假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但我省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容量、住宿娱乐场所等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造成“十一”黄金周期间主要景区道路车辆堵塞、景区容纳不下、酒店客房不够等突出问题,特别是云台山、少林寺、重渡沟等知名景区大大超过游客最佳接待量,不仅使游客不满意,也造成游客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省假日办接到的36起投诉,均是因为进不去景区、住不上酒店引发的,我省旅游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下一步,我们将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景区科学扩容,合理分流,加快酒店、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重点是加强可行性论证,做好整体规划。建议省委、省政府给予支持,并批示有关市县党委、政府认真研究解决。
(三)自驾车游和散客呈迅猛增长之势,我省综合服务设施、交通标识等基础设施也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信息化指挥、监控、信息发布等服务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亟待完善综合性旅游服务设施,强化综合性服务功能,特别是亟待建设一个集指挥调度、信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省综合服务系统。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对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抓好落实,促使河南旅游服务尽快上一个新台阶,形成河南旅游业发展新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