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当温泉到上雨崩村大概有12公里,先要经过四个茶庄到达垭口,然后再下行到达上雨崩村。以雨崩为出发点,有两条登山线路:一条通向神瀑,另一条通向冰湖。在通向神瀑的路上,会不断碰上来朝圣的人们,他们或远或近,都只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完成每年一次的转山活动。途中,随处可见各种朝圣的信物缠满树身,我也是平生第一次见到无数的玛尼堆散落在溪边。在一块大石上,赫然写有藏文的六字真言“嗡嘛呢呗咪吽”,我想当我们身、口、心三念真正合一的时候,便会到达那超脱的境界。
路上,所有来朝圣的藏族朋友都会面带微笑的主动与你打招呼,久而久之我们说的最标准的话要数那句“扎西德勒”了。这种久违的亲切让我们彻彻底底地被感动了一次。在这些人当中,有一家来自拉萨的四口人和我同行了很久,直到神瀑。后来得知他们先是坐车到达香格里拉,然后再徒步来到雨崩,只为膜拜心中的圣地。好佩服他们的精神,光是让我站在山顶就已经感觉到阵阵寒意,更不用说去到瀑布下面让自己被山泉淋湿,而且还要接着数日的内(外)转梅里雪山,此时此刻谁能不被信仰的魅力所折服,我们这些来自所谓文明城市的人何时有过如此虔诚的举动?
大山深处的雨崩村非常安静,不时会有小松鼠从林间一闪而过。穿行其间,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原本没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通向雨崩的路就是在年复一年的岁月中形成的,很多地方甚至连骡子走起来都很吃力。听说这山坳里的日用品只能够用骡子一趟一趟的运进来才行,所以就有了山里人一年才出山一次的说法。我想这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不过道路的不便的确形成了天然上的阻隔。可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哪一天道路通畅了,雨崩村还能再有这样的宁静吗?美丽的雨崩会不会也变得商业味十足呢?还有我们的文明会给自然带来多少损害呢?……
记得来时,很多人都说这里艰苦,第一天到此我们便有了同感。光是最后从下雨崩到上雨崩的道路就泥泞的让人胆寒。天色逐渐变暗,身边没带任何照明用具,三人只得一深一浅的摸索着前行,稍有不甚肯定要来个人仰马翻。不过,就是这样,大家还是不忘苦中作乐,一路说笑的回到客栈。
- 5月28日全国端午节旅游指南 2009-5-20 11:13:11
- 阳朔:纸醉金迷 在西街LOST 2009-5-20 10:58:17
- 乌镇:心在醉身在飘情在烧 2009-5-20 10:58:17
- 印象锦溪:玉人何处教吹箫 2009-5-18 11:19:28
- 云南:在束河的日子,闲看落花 2009-5-18 11:19:28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