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任我行 >> 游走神州 >> 正文
走访台北最后的民歌餐厅
http://www.hnta.cn 2009-2-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
    从绚烂到平淡,经过者最知其中味。我们请服务生征询适才的歌者江玉如小姐,能否留步聊几句。听说我们是大陆记者,江小姐略显惊讶,却也欣然应允。江玉如大学主修服装设计,却对音乐感兴趣,从学生时代就在民歌餐厅驻唱,时间已超过20年,本人看起来却还像在校的大学生。“可能是音乐使人年轻吧。”面对我们的惊叹,她淡淡一笑。
    民歌餐厅驻唱,如今早已不是江小姐的谋生手段。她自己写歌、发过合集,给成名歌手唱过小样,也做过广告配音,现在主要从事音乐幕后工作,却仍然坚持每周两次到“木吉他”演唱。“主要是喜欢这种用歌声与观众交流的方式。”说起亲历的当年盛景,江小姐自然也是感慨万千:“那时,仅西门町一地就有十几家民歌餐厅,不是假日也天天客满。我那时一天能唱8个小时,骑车在几家餐厅之间赶场,有时甚至乘火车赶场,因为当时民歌餐厅全台都有分店,许多都开在火车站人流密集的地方。这家唱完那家唱,唱过什么歌都不记得了,要问服务生才不会重复。”
    因为爱所以爱
    我们问江小姐,为什么不去参加歌唱比赛?那是一条成名的捷径啊。“可能我对成名的渴望不是那么迫切吧。我一直想参与的是整个音乐制作过程。再说,我和那些歌唱比赛的评委都认识,再去参加比赛,多尴尬啊。”江小姐笑笑说。
    现在听众少了很多,周末都不如过去的下午场人多。但对于台下听众的多寡,个性淡泊的江小姐也不是很在意。“其实我倒不太喜欢人多,人少更有感觉,好像自己唱给自己听。人多了我就紧张,我也不会和歌迷互动。”
    有趣的是,江小姐的歌迷也和她一样内向。有的歌迷听她唱了很多年,每次都是静静地坐着听完她的时段,就结账离开。有时,江小姐想去和他们聊聊,结果发现他们还会脸红。有人从学生时代就来听,工作之后就不见了,又换一批人。
    “20年驻唱印象最深的事?是有人在这里向女朋友求婚,请我帮忙,让他上台为女朋友唱一首歌。结果那个女生没哭,一大堆女听众全哭了。”
    “喜欢唱什么歌?当然是老歌啦,老歌怎么唱也不烦。新歌,流行过了就没人点了,听众很现实的。”江小姐说。 
    潮起潮落,人来人往。如今民歌餐厅已经由台湾人娱乐的主流变为少数人怀旧的场所,是时代的原因还是音乐本身出了问题?江小姐的搭档黄建昌先生有自己的看法:“音乐本身没有问题,仍然是有价值的,只是载体发生了变化。在有个电脑就能自己录歌的今天,连唱片公司都快不存在了。民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所以卡拉OK越来越火爆,安安静静纯听歌的民歌餐厅没落也是正常的。但音乐创作永远不会没市场,不是好作品太多,而是太少。自弹自唱自己创作是民歌的精神,当年很多好的音乐作品都是在民歌餐厅问世的,那种感觉在别的地方无法找到。”
    走出“木吉他”,西门町灯火阑珊。捷运出口处,两个年轻人在地上放了一些音响设备,唱着自己创作的歌。是的,也许好景不会再来,但梦想和追梦人永远存在,无论世事如何变迁。

作者:王尧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