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木吉他民歌餐厅
江小姐在“木吉他”演唱
在霓虹闪烁、招牌林立的台北西门町,“木吉他”的牌子不算显眼,通往餐厅的楼梯也十分狭窄,但总有远道而来的“朝圣者”一路询问着找了上去。只因为它是——
民歌餐厅曾风靡一时
拾级而上,穿过照片墙,推开门,歌声和乐声流水般倾泻而出。关上门,西门町的嘈杂和浮华便留在身后。做旧的粗糙墙壁、木质桌椅、泛黄的老照片,正是想象中的民歌餐厅模样。不是周末,餐厅里人不多不少,选一个离舞台不远也不近的位置坐下,透过拱形隔断,只见一位白衣女子坐在高高的琴凳上,自弹自唱,神色清冷。一旁的小黑板上写着两行字:18∶30—21∶00,艺术家:江玉如。
灯光昏黄,烛影摇曳,在杯盘和刀叉的撞击声中,老的、新的、俗的、雅的歌曲,一首首被唱了出来。时钟转到21时,下一时段的歌手早已背着吉他走进餐厅,白衣女子收拾了歌本和水杯走下台来,平静的脸略显疲惫。
“据说,台北的民歌餐厅只剩这一家了。过去,‘木船’和‘木吉他’等知名的民歌餐厅一开就是十几家,台下满满坐着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纯吃饭听歌的,另一种是唱片公司的星探。”同去的台湾朋友告诉我们。想当年,随着台湾民歌运动的风起云涌,民歌餐厅也风靡一时,火爆异常,在民歌餐厅度过的美好时光,是一代台湾人回忆中不可或缺的温情片断。民歌餐厅又被称为“歌坛巨星的摇篮”,无数怀揣梦想的青年男女从民歌餐厅起步,走上音乐道路,成为台湾歌坛的主力军。当年“木船”出资举办的民歌大赛,曾连续办了14届,选出了张雨生等乐坛奇才,李宗盛、周华健等歌坛大哥大,都在“木船”的舞台上磨练过。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酒吧、KTV等娱乐形式的出现,使民歌餐厅大受冲击,日渐凋零。
2003年9月,几乎是民歌代名词的“木船”最后一家餐厅也关门结业。当年新闻写道:“关门那天,每张桌子都坐满了老客人,舞台同时挤了9位歌手,待了20年的厨房阿姨哭得稀里哗啦。”不过,曲终人散前的刹那辉煌,徒增伤感,无法改变已去的大势。
硕果仅存的“木吉他”
目前硕果仅存的木吉他民歌餐厅,也只是苦苦支撑而已。“‘木吉他’现在也亏损得厉害,几个股东都已经退股。要是为了钱,我也不会做下去了。”木吉他餐厅董事长陈有栋慨叹。木吉他餐厅由原木吉他乐团成员胡昭宇于1989年开设,虽然不如“木船”那么有名,但从这里出道的著名歌手也不在少数,游鸿明、张宇、袁惟仁、莫凡、许茹芸、锦绣二重唱、动力火车等都曾在此驻唱。陈有栋是胡昭宇的亲戚,2002年胡昭宇因病去世后他接手了“木吉他”,“也算是为了完成胡昭宇的心愿吧,即使亏损也要坚持下去,让这些年轻人有地方崭露头角,让民众可以听到好的音乐。”陈老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