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旅游发展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一个重要的理念变化是,大家都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从“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中顿悟了,开始进行多种形式的促销宣传。尽管花着手头并不宽裕的银子有点心疼,有时候又感觉杯水车薪,只有像北京这样财大气粗的城市,才敢向CNN询价,才敢到纽约或伦敦的广场上找块儿地方露脸。
最近,笔者到国外考察,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国外的一些政府巧用自己可以控制的资源,在不花钱宣传上做文章。
澳大利亚利用汽车牌照宣传各个州的旅游形象标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维多利亚州注册的汽车,车牌子上都印着“THEPLACETOBE”(“应该去的地方”),而在昆士兰州注册的汽车,车牌子上则印着“SUNSHINESTATE”(“阳光之州”)。其他地方的汽车牌我没有亲眼看到,但若以此类推,那很可能是用它们自己的形象标语。例如,南威尔士的“FIRSTSTATE”(第一州),西澳州的“THEREALTHING”(货真价实),南澳州的“FEST-VALSTATE”(节庆之州),塔斯马尼亚州的“HOLIDAYESLE”(度假之岛),北部领土的“OUTBACK AUSTRA-LIA”(澳大利亚腹地),堪培拉区的”NATION’SCAPITAL”(国之首府)等。无独有偶,在韩国的首尔,警车的前脸上印着两行英文,HISEOUL,SOULOFASIA(首尔你好,亚洲之魂)。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在进行旅游宣传方面,政府可控的资源很多,只是没有认真利用,却在琢磨如何花钱。对那些使用“中国”这样称谓的企业和媒体,享有“中国制造”这样的品牌产品,都应当赋予宣传国家形象的义务甚至责任。例如,印着国旗的航空公司飞机、穿越国境的国际列车、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各种形式的交易会等,都要把宣传国家形象为己任。不妨效仿一下外国的做法,把一些空闲可用的视觉、听觉空间都利用起来。
其实,聪明的企业和私人对这些免费的资源非常重视,他们不是把马路、台阶、电线杆子、电话亭、出租汽车车身和顶灯等都巧妙地利用起来了吗?与其花很大力气去刮、擦、洗那些宛如牛皮癣一样的非法广告,倒不如政府自己立个规矩,把这些资源的使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为公家所利用。
对旅游形象宣传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思路。
- 香港观景台优惠活动引内地游客 2012-6-11 11:15:41
- 宁海打造慢生活旅游体系吸引游客脚步 2012-6-7 9:17:51
- 抓准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环节 2012-5-30 9:09:30
- 携程高端新品走向南极 2012-5-21 14:51:34
- 四川旅游微电影力推温江 2012-5-7 15:51:42
- ·[交通]7条隧道贯穿中州大道 为老城与新区“解
- ·[交通]BRT车道多处受损太颠簸 整修还靠“打补
- ·[交通]十几对列车晚点 铁路局微博公布消息并致
- ·[天气]本周雷阵雨与高温并存 局部将有高温闷热
- ·[天气]今明河南省十市有暴雨 未来三天依然阴雨
- ·[交通]中州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