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任我行 >> 西游漫行 >> 正文
“三只眼”看巴西万种风情[图]
http://www.hnta.cn 2008-11-6 来源:21CN 点击:

 
  1502年,一支来自葡萄牙的探险队沿着巴西海岸前行,一个由两座陡峭山峰扼守的巨大葫芦状河湾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正值南美盛夏一月,葡萄牙人误以为这是一条大河的入海口,便为其取名“一月之河”(Rio de Janeiro)。事实上,“一月之河”并非河湾,而是一个由于海水入侵形成的海湾,水深浪静,一个天然良港。殖民者迅速在海湾北岸建起了码头,巴西的红木、黄金、宝石、蔗糖、咖啡、可可,源源不断地运往了欧洲。“一月之河”,这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名字也随着咖啡的浓香、耀眼的黄金飘洋过海,广为人知。 

  今天,中国人叫它里约热内卢(简称里约),在许多人的眼中,里约就代表着巴西风情,阳光、海滩、音乐和足球,还有什么更美妙的么?

  里约融合了海南与桂林景致的精髓,这真是一件让人嫉妒的事。依山傍水,风景优美。里约市山海湖泊相间,景色奇特。行走里约,我看到了那些在大都市中常见的高楼大厦;但同样在这个城市中,我也看到了覆盖着茂密的森林甚至是原始森林的山坡。正所谓山中有城,城里有山。

  对我来说,里约的美,在于其无所不在的建筑艺术:走在市中心的大街上,殖民地时期修建的欧式建筑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气势恢宏的皇宫、庄严肃穆的教堂、雕梁画栋的大剧院……这些古老的建筑被里约人精心呵护着,它们在这个城市中浅浅微笑,散发着里约独有的味道。 

  海滩是这个巴西美人最迷人的地方之一。里约全市共有海滩几十个,整个里约州大大小小的海滩更是数不胜数,据说多达几百个。从高空鸟瞰,那一段段的海岸线形状各异,有弧形的、扇形的,个个好像经过特别加工而成。里约海滩的沙质洁白、均匀细腻,捧在手里细看,一粒粒晶莹剔透,宛如白砂糖。 在里约生活过的人都知道,里约人可以没有工作,但不能没有海滩。如果三天不到海滩晒太阳,他们会变得性情急躁,无所事事。 

  这座魅力非凡的城市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舞蹈、美酒、海滩、运动和阳光,整座城市都散发出热情奔放的气质,市内居民深得酒神精髓,寻欢为上。里约有其奢华的一面,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可在此借机享乐一番。同时,也有其相宜的一面,廉价酒店和餐厅充斥街头,海滩更是提供免费娱乐的地方。 

  除此之外,里约也存在着巨大的城市问题。在里约市,贫民窟近200个,贫民窟人数185万,占市区总人口的30.8%。高犯罪率与死亡率让里约名声在外。但这些问题并没有影响里约这个奇妙城市的风采。

  “第一只眼”巴西美人 里约热内卢 

  享受里约的N种方式 

  里约的天然浴场举世闻名,其海滩之长,数目之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都无与伦比。其中最有名的是科帕卡瓦纳海滩(Copacabana),被称为大西洋海岸最大的海滩。这个海滩风景优美,银沙耀目,终年游人不断。海滨大道上屹立着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一直伸向海滩尽头。海滩上经常上演高水准的沙滩排球,幸运的话,还能遇到世界冠军指点一二。 

  里约总是能给人无数的遐想和灵感。海滩上走过一位摇曳生姿的美女,让安东尼奥·卡洛斯·约比姆灵感突发,飞快地写下一曲《The Girl from Ipanema》。今天,这热情又不失优雅的曲子被叫做“巴莎诺瓦”(bossa nova),风靡东西两半球。巴莎诺瓦:里约的音乐,音乐的里约。科帕卡巴纳沙滩的日日夜夜,随处都是巴沙诺瓦。恹恹的下午,把碧海蓝天调进心情咖啡,加一点点调子,巴莎诺瓦,不多不少。朦胧的夜晚,红酒倒映着酒馆街上的灯火,咸湿的海风里,舞动的还是精灵一般的巴莎诺瓦。客人来了又去,只有巴莎诺瓦,一天一天,在里约处处流动。无论你为何而流连于此,只要在科帕卡巴纳,你听到的满是这无法拒绝的慵懒和性感。 

  巴莎诺瓦,巴莎诺瓦,beng-bu-bu-bu,beng-bu-bu-bu! 

  贝利已经被无数次簇拥着提名巴西总统候选人。 

  没有足球,里约,整个巴西,就失去了灵魂。 

  里约马拉卡纳体育场,可容纳20万人。不仅仅为了世界杯,即使是平凡的周末,这里也总有比赛。铺天盖地的球迷像《指环王》中的铁甲兵,黑压压,轰隆隆,随时要压将下来。在里约的每一个穷街陋巷,未来的贝利和罗纳尔多们赤着脚,杂耍般地盘带过一根根电线杆、一个个废纸篓。看,这些黑黑瘦瘦,才到你腰高的小子们,冲过来了。不需躲闪,他们轻巧地把球挑过你的头顶,而你则变成了他们的又一个战利品。在里约,这些毫无名气的盘球大师占据着每一块地皮,到处都是他们的舞台。虽然这不是你游玩里约计划中的一部分,但却一定是你欣然接受的一场免费魔术秀。 

  里约可供娱乐的地方虽然很多,但海滨大道上俱乐部里的桑巴表演却绝对不能错过。除了穿着鲜艳而华丽的五彩服饰的桑巴女郎之外,强悍的黑人男子表演的非洲土风舞和巴西武术也很有看头。 千万不要忘了从里约市内的耶稣山、面包山上眺望这座海滨城市的迷人风光。耶稣山上的耶稣巨像,是这座城市的标志。

  “第二只眼”被实现的乌托邦 巴西利亚 

  1960年,戈亚斯州高原,一座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城市在一片荒原上拔地而起——巴西利亚,巴西的新首都。 

  1987年,巴西利亚成为最年轻的“人类文化遗产”。没有古迹遗址,但其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构思新颖别致的建筑,以及寓意丰富的艺术雕塑,使这座新都蜚声世界,并赢得了“世界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到巴西利亚后曾说:”感觉就像踏上了另一个星球。”而今天对于许多旅游者来说,同样如此。一座充满传奇色彩而又没有任何历史可言的人工城市,“未来之城”,是巴西利亚的别称,这其中的深意,究竟是对巴西人超前意识的肯定,还是与乌托邦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 

  栖息在红色沙漠上的一只白色的大鸟——如果我这样描述她,可能让你觉得煽情得太过明显。但这种简洁而壮丽的比喻,巴西利亚是乐于接受的。从机场乘出租车到酒店,大厅中简易的城市地图几乎真的把她画成了一只张开双翼的飞鸟。 

  我终于到了这个出现在新概念英语课文中的理想城市。在我到这里之前,她已经存在了40年。 

  车流、荒野、纯粹的几何体建筑和抽象的公共雕塑,以及行走在旷野一般大街上寥寥的行人。看着我投在赤道上长长的影子,心里居然涌上一种莫名的孤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此时正合我意, 难道我是在达利的绘画空间中吗?这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孤独的灵魂。 

  1891年,巴西立宪就决定在内地建都,解决人口集中于沿海,而内地资源远未得到开发的问题。直到1956年,当时的新任总统库贝切克才下令实施。他决定在内地的一片荒地建设新首都,定名为巴西利亚。1957年3月进行了总体规划的方案竞赛,规划师路西奥·科斯塔(Lucio Costa)的“飞鸟”型方案得胜。建筑师由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担任,这个城市的主要建筑设计几乎都出自他的手。1962年,巴西利亚基本建成,她同时迎来了高度的赞赏和猛烈的批评。批评者认为,她过度追求纪念性,忽视功能,好看而不好用。高官和富商们的飞机穿梭于首都和里约热内卢之间,低收入人群则被赶进贫民窟。但这不是建筑和规划能够解决得了的。她作为人类城市文明的一座纪念碑,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类聚居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巴西利亚足已在人类文明史上不朽。 毕竟,这样的城市,地球上只有两个(另一个是印度的昌迪加尔)。 

  这是以汽车为尺度建造的城市。著名的三权广场只有在相当距离之外看过去,才能取得最佳视觉效果。这使人联想到飞临巴西上空时看到的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和宽广壮丽的亚马逊河。巴西的一切都是大尺度的,也正是广袤无垠的土地和天空,潜移默化地凝练了巴西人的性格。不难发现,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利亚,或者在名字上,或者在背景上,都有着与宗教和理想很深的关系。 

  这件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我来说,简直是最未来的城市。研究城市规划的人都认为,功能分区的过于僵化是巴西利亚的硬伤,而我却觉得这正是巴西利亚最大的魅力。由于这不切实际的理想,以及其为理想所付出的代价,巴西利亚终于被建成了一个实现了的乌托邦。

作者: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