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西伯利亚严寒
12月初,记者乘火车到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城市伊尔库茨克采访。一走出车厢,记者就被一阵寒冷所包围。前来接站的翻译王老师告诉记者,前几天刚刚来了一次寒流,当时气温降到零下40摄氏度,这两天温度略有回升。记者虽在行前做了充分准备,把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但厚厚的羽绒服仍然挡不住那刺骨的寒意,从出站到上出租车短短十几分钟时间,记者感觉鼻子和脸被冻得生疼。伊尔库茨克华人华侨协会的郭文博部长说,到1月份,这里的温度会降到零下50摄氏度。他半开玩笑地说,那时可是研究人体结构的好时机,只要在户外深深吸一口气,你会对自己的呼吸系统分布有个彻底了解。
尽管寒冷让记者这样的外地人难以忍受,但当地人却练就了一身抗冻的本领,尤其是年轻女性。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依然有很多年轻姑娘穿着裙子或单薄的紧身裤,她们婀娜的身姿成了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俄外交部官员郭斯嘉自豪地说,伊尔库茨克是俄罗斯著名的出美女的地方,这里的女性爱美闻名全俄。不过,严冬中的美丽是要付出代价的,据在当地开办诊所的中医郭文博先生介绍,西伯利亚地区老年人的关节炎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与当地人的穿衣习惯有很大关系。
同这里的气候一样,伊尔库茨克的经济也在遭遇着寒冬。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原苏联解体后,位于西伯利亚腹地的工业重镇伊尔库茨克一直未能从严重的经济衰退中摆脱出来。走在市区街头,记者看到的大多是苏联解体前的房子,新建筑寥寥无几,在国内随处可见的塔吊在这里不见踪影,用旅居这里40年的华侨华人协会主席杨林的话说,从城市建设的角度讲,这里的时钟似乎停留在了上个世纪80年代。
雪地飞车是家常便饭
整个冬天,西伯利亚城市的道路几乎都被厚厚的积雪或冰层覆盖着。按常理,车辆行驶需要格外小心,可这里的司机们却把这种道路看成展示胆量、炫耀驾驶技术的最好场所。为记者开车的司机瓦洛佳是一位敦实憨厚的俄罗斯小伙子,在去贝加尔湖的路上,他一边随着收音机中的音乐唱着小曲,一边猛踩油门,车速一直保持在每小时110公里左右。看着车窗外冰封的路面和对面呼啸而来的汽车,记者的心悬在了嗓子眼上。
郭文博说,这里司机的驾驶技术非常高,他们对汽车其它部件的要求不高,但对轮胎的要求极为苛刻,一般的车都配有日本进口的高级防滑轮胎,个别跑长途的货车还配有每个价值高达500美元的顶级防滑胎。
由于技术精湛、装备优良,加上西伯利亚人豪放的性格,因此常常在冰雪路面上驾车风驰电掣,据说伊尔库茨克每年因路滑而出的车祸并不多,这里车祸的首要原因是酗酒。